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是会爱上诗歌的
亦瑶谈文学
2024-09-12 12:20:34
那些学生时代语文课本没有让我们爱上的诗歌,待多年后再回味,会发现原来如此的浪漫与美好。大概,人到了一定的年龄,便会爱上诗歌。
学生时接触诗经,认为它反复吟唱,略显唠叨,今时读起来,只觉得这“一唱三叹”的语言,甚美!余音袅袅、渐入人心。
这一定是一本诚意满满且用心编著的书籍,每一首诗歌都注有原诗、原诗(每一句)详细注译、整首诗的评解,且整诗评解包含诗歌传达出的画面、诗歌蕴含的深意、诗歌的特点。详尽的解读,似乎传达出作者深怕读者无法完全理解诗歌的心境。
我zui喜欢诗经的一个特点就是,绝大部分都采用了“烘云托月”的技巧:
《卷耳》中写妇人思念丈夫,但不直接说思念,而说妇人无心采摘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
《桃夭》中称赞出嫁的少女的美貌,但不直接说她貌美,而说桃花的鲜明茂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
.
《关雎》中写优雅君子倾慕秀外慧中的姑娘,但不直接说那份爱慕,而说青草洲上水鸟关关,“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这是一种颇令我心动的写法——情感浓烈时,不必匆忙表达,先用旁的事物加以烘托,再进入主题,如此更显情调。这样的文字,让我看见了千年前的古人的内敛与热情。
古人呐,比我们还浪漫!不然,他们何以说出如此动人的情话呢: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郑风•出其东门》
风雨如晦,鸡鸣不己;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郑风•风雨》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陈风•月出》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
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陈风•东门之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秦风•蒹葭》
我想,这是我永远无法拒绝的神秘与浪漫。
📖:诗经•先民的歌唱|裴溥言 编著
0
阅读:0
谁痛谁伤谁敢当
🍒🍒读书、运动、早睡、早起,是性价比最高的投资。🍷🍷
野生肉团子
一直爱呢……
午后沉醉
我之前怀孕的时候,还想过从诗经里给娃起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