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内容同封面一样温柔的书籍

亦瑶谈文学 2024-12-14 18:00:08
译者一句“东亚小孩”嘛,有的是一身自我否定的“童子功”,唰地一下拉开了我的心门,仿佛某个被封闭起来的小房子被撬开了一条缝,瞬间有光漏进来。 躺平,发疯文学,社恐……每个标签热词都彰显着我们“用自我否定做蜗牛壳”,“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保护我们内在的真实软体,不用去面对这世上林林总总的可能的失败”——这又是打进我心口的温柔一击~ 而这些“逃离”行为更深层次的情绪表达,其实是一种自恋。但作者提出的这种自恋,并非贬义的,而是自我认同、自尊、关爱自我,其根本上是一种想要珍视自己的表现。 “人不自恋则无法生存。” 健康的自恋对人的心身健康至关重要。因为人的一生即自恋的成熟过程。 “在健全自恋的成熟过程中,至关重要的是像感知自己身体一部分那样去感知他者,即“自体——客体”之间的关系。”人通过“自体——客体”的关系,习得并强化活在世上所必需的各种能力。 若想成熟,人必须经历各种各样“自体——客体”的关系,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抱负心”阶段:孩子需要父母无条件认可。若父母给予孩子积极肯定,孩子的野心将转变为现实且成熟的向上意志。反之,则会阻碍孩子自尊心的发展与成熟,会消解其自信。 · “理想”阶段:此阶段父母需要制造“恰到好处的挫折”,有助于孩子的自我安定与成熟。家长完全满足或完全否定孩子的需求,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与成熟。 · 家庭成员之外的人际关系:若此阶段脱离家庭之外的人际关系,如朋友、爱人、教师等,没有与这些人际的连接,人也是不会成熟的。 以上任何一个阶段没有得到持续性的支持,都有可能影响人的健全自恋的成熟。自恋被摧毁,出现扭曲,会形成“自我伤害式自恋”。这种自恋的表现方式就是自我否定以及自我伤害。 但其实自我否定与自伤行为,都是在积极地寻求外界的认同,希望得到外界的救助,他们希望在做出这些行为之后,招来外界的反驳,以此与外界建立“关系”。此外,攻击家人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伤害。 因而,对于那些否定自己的人,伤害自己的人,作者透过这些行为看到了他们无法直言的“呼救”。并且,他还温柔地告诉我们许多缓解情绪的方法。真的是一本内容同封面一样温柔的书籍~非常适合囿困于自我否定情绪中的人。 正如译者所讲:也许通过看书,状况并不能立刻改善,但那种“想通了”的心情,可以帮助我们更清醒地抚慰自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