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保卫部门清查北京的敌伪档案,发现了1名叫做王德的蓟县籍特务。当即,就

鉴史忆往呀 2025-05-05 14:22:55

1968年,保卫部门清查北京的敌伪档案,发现了1名叫做王德的蓟县籍特务。当即,就有人向总参举报:“总参作战部副部长名叫王德,也是蓟县人,应该逮捕起来。”副总长李天佑上将听后,表态:“不能轻易关人!” 消息传到总参作战部时,办公室里气氛瞬间凝固。副部长王德正在看作战地图,听到风声,握着红蓝铅笔的手微微发抖。同事们偷偷打量他,窃窃私语像细密的蛛网,把整个楼层都罩住了。王德强装镇定,可心里早炸开了锅——同名、同乡,这巧合也太扎眼了。 李天佑上将把举报材料摔在桌上,浓眉拧成个疙瘩。“就凭名字和籍贯就抓人?胡闹!”他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军靴踏得地板咚咚响,“王德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身上的伤疤比你们吃的盐都多,没有真凭实据,谁也不许动他!”可举报的人不依不饶,甚至在会议上拍桌子:“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 为了查清真相,李天佑下令成立专案组。调查员们一头扎进故纸堆,翻遍了王德的档案:1937年入伍,在平型关战役中背着伤员跑了十几里;淮海战役时,他带着敢死队炸掉敌军三个地堡。

这些泛黄的记录里,每一行字都浸着血与火。可另一边,敌伪档案里的“王德”,只言片语都透着阴森——给日军送情报,残害地下党,桩桩件件都是死罪。 审讯室里,王德挺直腰板坐在椅子上,目光坦荡。“我问心无愧。”他解开领口,露出锁骨处的弹痕,“这是1942年打鬼子留下的。要是我是特务,日本人怎么会朝我开枪?”专案组又找到王德的老战友,当年的连长拄着拐杖颤巍巍地说:“王德是我从死人堆里背出来的,他要是坏人,我第一个不信!” 经过三个月的反复核查,真相终于大白。敌伪档案里的“王德”,早在1945年就被游击队击毙了。而总参的王德,这些年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熬白了头。

澄清消息传来那天,王德蹲在办公室角落,偷偷抹了把眼泪。李天佑得知结果,气得把举报材料撕得粉碎:“以后办事多动动脑子,别寒了同志们的心!” 这场风波像一记警钟,敲醒了不少人。在特殊年代里,仅凭片面信息就给人定罪的荒唐事时有发生,而李天佑坚持原则、不轻信盲从的态度,不仅保住了一位优秀的干部,更守住了公平正义的底线。

0 阅读:0
鉴史忆往呀

鉴史忆往呀

欢迎关注,跟着小编一起看历史小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