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突然情绪失控,在众目睽睽之下,语无伦次,中国无辜躺枪

环球新动向 2025-05-07 11:15:52

在专机"空军一号"平稳航行于万米高空之际,特朗普结束了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的假期返程。当随行记者团按照惯例提出采访请求时,这位前总统的情绪突然出现异常波动——面对镜头时先是发表了一段逻辑跳跃的即兴言论,随后竟在毫无过渡的情况下将话题强行转向国际事务,将矛头不恰当地指向中国相关议题。据现场媒体人士透露,此次空中采访的突发状况打破了常规外交辞令框架,引发了舆论场新一轮的解读热潮。 当轮到《华尔街日报》记者提问环节时,特朗普的情绪突然失控,当场“破防”。他不仅拒绝回应记者提问,还言辞激烈地攻击《华尔街日报》,称其为“毫无水准的烂报纸”,甚至毫无根据地污蔑该报是“中国的代言人”。 特朗普当场怒斥道:“你们这群人对我实在太过分了,《华尔街日报》早已堕落至极……跟你们交流纯粹是浪费时间。”然而,这位记者本意只是想就美俄领导人会谈一事进行提问,特朗普却瞬间情绪崩溃,还将话题强行扯到中国身上。

鲜为人知的是,《华尔街日报》作为美国老牌财经媒体,长期秉持偏保守的报道立场。该报与福克斯新闻同属默多克家族掌控的新闻集团,在政治光谱上均被视为右翼阵营的代表媒体。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媒体在特朗普执政期间并未形成尖锐对立,甚至在特定时期呈现出微妙合作态势。 在特朗普推行贸易保护主义及大规模减税政策期间,《华尔街日报》曾多次刊发评论文章,从经济逻辑层面为其政策辩护。然而随着美国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新关税政策导致华尔街金融业遭受重创,该报的报道立场发生显著转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对冲基金行业平均亏损率达12%,美元指数累计下跌4.7%,超三成机构投资者资产规模缩水超20%,这些现实压力最终促使《华尔街日报》与白宫渐生龃龉。

在当今美国的主流媒体格局中,若论及对特朗普相关报道的客观性,《华尔街日报》作为偏保守立场的媒体代表,无疑展现出了相对中立与公允的态度,堪称其中的佼佼者。 具体而言,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及CNN等常被视为偏左的媒体相比,《华尔街日报》在报道特朗普时并未采取过于尖锐的立场。以特朗普2017年首次当选总统为例,《华盛顿邮报》随即以“民主在黑暗中消逝”作为新的宣传口号,而《纽约时报》则通过暗喻手法,将特朗普比作“新时代的希特勒”,这些表述均带有明显的负面倾向。

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亦未像福克斯新闻、布赖特巴特新闻等传统右翼媒体那样,对特朗普进行无原则的吹捧或为其不当行为辩解。尽管共和党内部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思潮的影响,但《华尔街日报》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避免陷入这一思潮的极端化表达之中。

不可否认,《华尔街日报》虽曾多次刊发涉及特朗普的负面报道,但无论从报道频次还是批判力度而言,均无法与主流左翼媒体相提并论。该报在报道策略上倾向于客观陈述事实,较少附加主观评论。 在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之初,《华尔街日报》曾对其政策持相对中立甚至略带正面的立场。然而,自"对等关税"政策正式宣布后,该报对特朗普的负面报道显著增多,重点聚焦其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这种立场转变与特朗普首个任期内的媒体关系形成鲜明对比——彼时特朗普对《华尔街日报》态度友好,该报主编更在其当选后获得独家专访机会。 当前特朗普对《华尔街日报》的激烈批评,实则源于双方在关税政策上的根本分歧。尽管特朗普宣称其关税战略已取得"重大突破",并将首季度GDP收缩0.3%归咎于拜登政府遗留问题,但《华尔街日报》等专业媒体通过数据分析和经济模型论证,明确指出关税政策对贸易平衡及产业供应链的负面影响。这种观点碰撞折射出媒体在政策监督与公共利益维护中的关键角色。

《华尔街日报》向来被视为偏保守且与华尔街联系紧密的媒体,消息渠道多源自华尔街。此轮关税战中,华尔街受重创,美债大跌、美元疲软,在此背景下《华尔街日报》为华尔街利益方发声合乎情理。 平心而论,该报在关税议题上多数报道聚焦客观事实,不像部分左倾媒体充斥尖锐批判。此前美联社因拒绝将墨西哥湾改称“美国湾”致记者被逐出白宫,如今类似戏码在《华尔街日报》重现。当下特朗普压力巨大,听不进反对声,连事实陈述也难接受。马斯克对此感触颇深,在“对等关税”政策推行中他损失惨重,且旗帜鲜明反对该政策。

不过,他并未选择直截了当地对特朗普进行公开抨击,而是采用了一种更为隐晦的方式——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悄无声息地转发了一段视频。这段视频的核心内容,是“美国经济学家借助一支铅笔,生动形象地剖析国际贸易带来的种种好处”。在转发之际,他表面上装作漫不经心,实则别有深意地引导公众视线聚焦于总统顾问、同时也是关税政策关键推手彼得·纳瓦罗身上,借此含蓄地亮明了自己的态度。 据了解,马斯克在私下里曾多次诚恳劝说特朗普放弃推行关税政策,只可惜,这些苦口婆心的劝告并未能扭转特朗普的决策方向。 当下,局势已然清晰明朗,马斯克将于5月底卸下“政府效率部”负责人的职务。不久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当被问到“是否后悔曾经对特朗普表达支持”这一问题时,他起初不假思索地流露出后悔的情绪,但很快又话锋一转,改口称“并不后悔”,还半开玩笑地叮嘱记者“这段采访内容可别播出去”。

“春江水暖鸭先知”,理论上马斯克在“政府效率部”任期最长至7月,但他提前抽身。这既因特斯拉方面压力致其难兼顾多职,或许也因他敏锐察觉特朗普未来可能失败,欲及时划清界限免受牵连。82岁拜登被指“老年痴呆”,而近79岁的特朗普标签是“情绪波动大”。随着年龄增长、挫折增多,特朗普心理防线更脆弱、性格更固执,未来他恐有更多情绪失控的“崩溃瞬间”。

0 阅读:107

猜你喜欢

环球新动向

环球新动向

环球新动向,让您第一时间掌握全球最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