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45岁的胡传,向16岁的冯顺弟提亲,冯母怒道:"快50岁的人不嫌害臊

青史如烟啊 2025-05-09 11:41:03

1886年,45岁的胡传,向16岁的冯顺弟提亲,冯母怒道:"快50岁的人不嫌害臊,你女儿比我女儿大7岁”。然而冯顺弟将母亲拉进屋,悄悄说:“我愿意嫁给他。”

这个冯顺弟就是胡适的母亲。

冯顺弟是绩溪县中屯人,她的父亲叫冯振爽,家里四个孩子,冯顺弟是家中的老大。

冯振爽是一位裁缝,靠手艺勉强养活一家六口,所以他们的日子过得很清苦。

冯振爽有个心愿,就是能把家里的老房子翻盖一下,但是因为没钱,翻盖房子的事情就一直被搁置了。

冯顺弟作为家里长女,她孝顺懂事,父亲的心思被她看得一清二楚,可是她作为一个女孩也是有心无力,眼下她只能主动分担家务,帮助父母干活,照顾幼小的弟弟妹妹,希望有朝一日能满足父亲的心愿。

由于冯顺弟是父母的好帮手,她做女儿的好名声也传了出去,十里八村的人都知道冯家有个孝顺的女儿。

在冯顺弟16岁那年,一个叫胡传的人就慕名来冯家提亲。

胡传和冯顺弟是同乡,他们家是做茶生意的,年轻的时候参加多次考试也没考中举人,后来干脆放弃。

41岁的时候,胡传外出远游,他以研究边疆的地理为己任,机缘巧合,当上了三品的候补知州。

胡传有过两次婚姻,他的原配夫人冯氏死于太平天国乱兵的手里,他的第二任夫人曹氏,为他生下了三儿三女,最终死于难产。

曹氏死后,胡传很为难,这么一大家子人得有个女主人照顾,于是,他就托人到冯家提亲,想娶冯顺弟做填房。

当媒人上门提亲的时候,冯顺弟的父母很是为难,虽然胡家有钱有势,女儿嫁过去衣食不愁,能过上好日子。但两人的年龄相差实在是太大了。胡传已经48岁了,冯顺弟才16岁。

而且胡传的长女都比冯顺弟大,冯父冯母担心女儿嫁过去受气。

可是,冯顺弟却认可了这门亲事,她悄悄把母亲拉到一边说自己愿意嫁给胡传。

母亲问她原因,冯顺弟说:“我听说上门提亲的胡家很有钱,如果答应了这门亲事,他就会给咱家一大笔钱,有了钱,正好可以翻修祖屋,这样也可以满足父亲的心愿。”

母亲听了之后,直掉泪,她觉得女儿懂事的让人心疼。

父亲冯振爽也劝她不能因为钱断送了自己的幸福。

可是冯顺弟还有自己的想法:因为家穷,自己没读过书,胡家是读书人,嫁给这样的人家,将来有了孩子,肯定会有机会读书,过上好日子的。

父母见冯顺弟如此坚定,也不再好说什么了。

就这样,冯家他们接受了胡传的提亲。

婚后的第二年,胡传便把冯顺弟接到了上海。

之后冯顺弟生下了一个白胖小子,这便是胡适了。不过那时还不叫“胡适”,而是叫“儿”,是胡传最小的孩子。

1893年,冯顺弟带着胡适去台湾与丈夫团聚。

胡传在公务之余,会抽出时间教他们母子读书识字,冯顺弟非常聪明,学习很投入,在胡传耐心的帮助下,很快就认识了一千多个汉字。她和胡适一起学习,自己学会后再教胡适,一家人其乐融融。

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很久,1894年,胡传因病去世,那年冯顺弟才23岁。

胡传在临死前给四个儿子和冯顺弟分别留下了不同的遗嘱,每张只有几句话。留给胡适的遗嘱是让他多努力读书。

冯顺弟没有辜负丈夫的遗愿,为了胡适的读书问题,她也是费劲了心思。

在安徽老家读私塾时,别人都是每年给两块银元作为学费,而冯顺弟则是头年就给了六块银元,以后每年增加,到了最后一年竟然增加到了十二块。

正所谓一分价钱一分货,胡适自然比别的孩子学的知识要多。

胡适所享受到的这种特殊待遇,“疗效”很是显著。一次当胡适发觉一个只比自己小一岁的同学,竟然不知道“父亲大人膝下”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才明白母亲每年多为他拿出那么多学费意味着什么。

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传统教育,也并非出身大家闺秀,但是冯顺弟却识得大体,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打骂胡适,给足了一个孩子的尊严。顶多是一个严厉的目光,让胡适知道自己犯错了。

冯顺弟在丈夫去世后,又当娘又当爹。儿子的将来应该是怎样的?她不知道。她只是希望儿子学他的父亲,走他父亲的路,“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跌股即出丑)。

后来在胡适留学美国的那几年,冯顺弟在家里过得异常艰辛,她只能变卖首饰过日子。她病重期间也没有告诉儿子。

但是当她听说有人因家业败落,用80元的价格出售《图书集成》时,冯顺弟毫不犹豫地借钱替儿子买了下来。因为她知道这是儿子一直想得到的一部大书。

胡适没有辜负母亲期望,1917年7月,他从美国学成回国,被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为教授。

1918年的,冯顺弟去世。

当初为了父亲的心愿和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成为读书人的想法,和胡传结了婚,这就证明冯顺弟是一个有思想而且又果断的女人。

为了完成丈夫让儿子多读书的遗愿,她想尽一切办法为儿子能够读书而铺路。这说明冯顺弟是一个有见地,重视教育的母亲。

一个好女人能旺三代,这句话在冯顺弟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0 阅读:35

评论列表

凡星伴月

凡星伴月

3
2025-05-09 14:38

“蒋反动派最多算半个卖国贼,但胡则是彻头彻尾的。”-----毛主席 “胡适直到生命的了结”,始终是“死心塌地为帝国主义服务的”------摘选自《周总理选集》下册第358页

凡星伴月

凡星伴月

3
2025-05-09 14:38

1.1904年,胡适13岁,与江冬秀订婚; 2.1914年,胡适23岁,搞上了邻居韦莲司 3.1914年,胡适23岁,搞上了同是赴美的陈衡哲; 4.1917年,胡适26岁,抛弃二人回国和江东秀结婚,伴娘曹诚英; 5.1923年,胡适32岁,搞上了曹诚英,搞大了肚子,劝她堕胎;和江东秀提出离婚,未果; 6.1925年,胡适34岁,搞上了朋友王赓的老婆、朋友徐志摩的情人﹣--﹣陆小曼; 7.1936年,胡适45岁,搞上了学生徐芳的发小 …… 胡适曾说:“我情愿亡国,也不能和日本作战”。 他还对宋子文说:“反正东北都丢了,我们打不过日本人,不如顺水推舟,把东北送给日本人,换取和平……”。 其主子蒋介石对他的评价也列出一二与大家商榷: 1942年10月13日,“胡适乃今日文士名流之典型,而其患得患失之结果,不惜借外国之势力,以自固其地位,甚至损害国家威信而亦在所不惜。” 1960年10月13日,“徒有个人而无国家,只有私情而无道义。”、“其人格等于野犬之狂吠”,“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啊

青史如烟随风散,故纸堆里白首寻。我们的每天都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