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登基第七日,朱高炽召见三法司官员,指着方孝孺案卷宗问大臣:“诛十族之说,可

史说畅谈呀 2025-05-10 13:48:36

朱高炽登基第七日,朱高炽召见三法司官员,指着方孝孺案卷宗问大臣:“诛十族之说,可是先帝本意?”乾清宫内烛火摇曳,新帝这话一出口,满殿大臣顿时大气都不敢喘。方孝孺一案,是永乐朝最刺眼的伤疤,更是让天下读书人脊梁发凉的噩梦,如今新君刚坐上龙椅就翻旧账,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殿中一片死寂,刑部尚书额头上渗出冷汗,支支吾吾道:“当年……当年乃是遵先帝口谕。”朱高炽摩挲着案卷封皮,目光扫过众人:“方孝孺不过是个书生,纵使不肯为永乐朝效力,也罪不至牵连亲友门生。十族八百余人,老弱妇孺皆受牵连,这等处置,可有律法依据?” 这话像颗炸雷,惊得大理寺卿扑通跪下:“陛下圣明!但先帝行事自有深意,当年靖难初定,方孝孺以死明志,若不重惩,恐难震慑天下反对者。”朱高炽却冷笑一声:“震慑?朕看是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方先生宁死不屈,气节可嘉,先帝此举,反倒让天下人觉得皇家容不得直言之士。” 原来,朱高炽打小就听闻方孝孺的事迹。他记得父亲朱棣攻破南京时,方孝孺穿着素服在朝堂痛哭,被抓后宁死不写即位诏书,还在大殿上痛斥朱棣“燕贼篡位”。当时父亲一怒之下,竟下令将方孝孺的九族加上门生凑成“十族”,当着他的面屠戮殆尽。那八百多条人命,像根刺扎在朱高炽心里,如今他登上皇位,终于有机会问个清楚。 见皇帝动了真怒,都察院左都御史连忙进言:“陛下仁厚,但此案已成定局,若要翻案,恐伤先帝圣名。”朱高炽沉默良久,缓缓道:“朕并非要否定先帝功绩,只是想为冤死者讨个公道。方先生的文章气节,天下谁人不知?朕若连这点错都不敢认,如何让天下人心服?” 几日后,朱高炽下旨赦免方孝孺幸存者的罪籍,允许其后人归乡。又命人修缮方孝孺故居,在南京文庙设立牌位供奉。这一举动,让满朝文武和天下读书人都松了口气。有人私下议论,新帝此举不仅是为方孝孺平反,更是在向天下宣告:他朱高炽要走的路,和永乐朝的铁血手段不一样。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朱高炽的“翻案”也藏着政治算计。他刚登基,根基未稳,急需拉拢文官集团。方孝孺作为读书人的精神领袖,为其平反能迅速赢得士林好感。再者,朱棣晚年好大喜功,南征北战、迁都修书耗尽国力,朱高炽需要用仁政来缓和社会矛盾,这场平反,不过是他“以文治国”策略的第一步。 这场围绕方孝孺的风波,看似是新帝对旧案的反思,实则是皇权更迭下的政治博弈。当朱高炽翻开那本案卷时,他翻动的不仅是八百多条冤魂的命运,更是整个大明王朝未来的走向。

0 阅读:57

猜你喜欢

史说畅谈呀

史说畅谈呀

雾里看花,历史给我们最大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不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