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詹天佑修铁路时月薪1000两银子,按现在的物价算大概21万,养10个老婆绰绰有余。可当别人叫他离婚另娶个漂亮老婆或纳妾时,被詹天佑坚决拒绝了,坚持细心地照料妻子,继续维持专一的爱情,奉行一夫一妻主义。 提到詹天佑,大家肯定都知道他是我国著名的工程专家。 最早的京张铁路就是他主持修建的,同时他还创造出了独特的“人”字形线路修建法。 1912年,詹天佑的薪水已经达到了整整一千两白银。 这在当时得有整整五年体面宅院的花销,足够寻常官员纳上十房八房姨太太的份例。 然而当友人提及另娶个漂亮老婆或纳妾时,詹天佑坚决拒绝了。 “此生一人足矣。” 1861年,詹天佑生于广东南海的詹家商铺里,詹父詹兴洪原是贩卖茶叶的商人。 生意日渐凋敝,詹兴洪转而依靠替人写字刻章维持生计时,也并未磨掉志向。 眼见大清王朝日渐衰颓,这位开明果断的父亲,选择与好友谭伯邨一起,让詹天佑参加清廷官派留美选拔。 年仅十一岁的他,漂洋过海。 詹兴洪在“生死状”后附了一句沉甸甸的话:“此去纵是锦衣玉食,莫忘家国根本。” 幼小的詹天佑心中,早已烙上那青梅竹马的好女孩谭菊珍纯真的笑容。 跨越大洋,进入康涅狄格州那所寄宿学校的詹天佑,被另一种震撼撞击着视野。 轰鸣的蒸汽机车像巨兽穿行于铁轨之上,四轮马车叮当行驶在整洁的街市,这对比家乡陈旧闭塞的景象,如同一道鞭子抽打着他年轻的心灵。 “中国怎能这样落后下去?” 他凭借才智和勤奋敲开了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门楣,尤其在轨道设计和铁路建造上表现出卓绝天赋。 1881年,詹天佑带着学士文凭,在多数留学生选择留下享受异邦便利之时,头也不回地踏上归途。 尽管他学识丰厚,回国刚开始却英雄无用武之地,清政府甚至让他去教轮船驾驶。 但詹天佑并未因此沮丧。 他以沉默与耐心面对不公的境遇,在福州船政学堂边教课边钻研舰船制造,甚至参与“扬武号”的改进工作。 当詹天佑投身津榆铁路工程,仅凭一己智慧与勇气攻克滦河大桥这一被外国工程师视为难以逾越的障碍后。 他的声名才如春雷般穿透长夜,震动了整个工程技术界。 这个转机让詹天佑迎来最大挑战,主持京张铁路设计。 1905年清廷派下这道命令时,既无资金优势也无时间宽限。 预算仅70万两白银,时间压缩至短短四年。 国内外议论如冷箭纷飞:“中国工程师?绝无可能跨越八达岭天堑!” 但詹天佑以“这条路必须由中国人自己修通”的誓言直面冷嘲热讽。 他踏遍京张沿线每一寸崎岖山梁,设计出令世界惊叹的“人字形”展线结构。 1909年,京张铁路提前两年全线通车,还节省出二十八万两白银,成了中国铁路历史上的一座崭新丰碑。 1912年,民国初立,詹天佑的月俸也攀至一千两白银的顶峰。 当友人再次以“养十个太太都够”为由,试探他改变生活方式的可能时,他心底那个名字却从未动摇。 他的情意并非仅存言语。 谭菊珍常年卧病在床,他担心家中佣仆不够周全,每每自工地回来,便提回精致保温饭盒,亲自送上一口热气腾腾的汤羹。 每一次在某个城市开拓新路线,他都会在简陋居所附近播种菊花,看着它们抽叶绽放。 这份坚持沉淀成他定下的铁律:“参与我工程修建队伍的人,不许纳妾”,京张铁路的建设队伍当时被称作“光棍铁路”。 繁忙工作之余,詹天佑也未怠慢责任。 在武昌担任粤汉铁路督办时,他亲手绘就洞庭街51号的住宅图纸,在那里写下《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字里行间流淌的是技术和心血。 1919年,那个春日里弥散着不安氛围。 震惊国人的消息已至武汉,巴黎和会上列强竟欲牺牲山东。 病中的詹天佑得知后胸口急剧起伏,手中茶杯滑落于地,当夜就因忧愤而病情加重,在汉口溘然长逝,终年仅五十八岁。 他留在这世界的,除了令国人自豪的钢铁双轨,还有遵照他遗嘱,谭菊珍把积蓄悉数购买为中国铁路建设筹款的债券。 七年后,谭菊珍在他辞世的同寿之年安然长逝。 如今百年流转,在京张铁路蜿蜒的山路两侧,金秋总会漾开片片摇曳生姿的野菊。 而八达岭之上,青铜铸就的詹天佑铜像仍坚毅地目送南来北往的车流。 即使千山万水,一生一世只养心底这一朵菊。 主要信源:(澎湃新闻——朱虹 江先贞: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杜月笙如果来了,能站在哪里?[思考]
【84评论】【6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