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先楚给毛主席写信:干部队伍太庞大,老百姓负担太重。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一天,韩先楚返回老家探亲,他目睹乡亲们的生活依然艰难,许多人连饭都吃不饱。 韩先楚深感愧疚,觉得解放这么多年了,老百姓还过这样的日子,实在说不过去。 他仔细观察当地情况,发现光是公社就有几十个干部在管事,事儿没多少,但衙门架势摆得挺足。 这些人整天忙些不该管的事儿,官僚主义风刮得厉害,老百姓背上的担子越来越重。 韩先楚忍不住找到公社领导,要求他们向上级反映意见,必须精简干部数量。 公社领导问他减到啥程度,他一口咬定,减到老百姓点头满意为止。 过些日子韩先楚再打听,发现干部队伍纹丝不动,还是老样子。 他立马拍板,直接给毛主席写信说明问题,指出地方干部多得发泡,小事情大手脚,全压在百姓身上喘不过气。 这封信一到毛主席手里,老人家立刻警觉起来。 在一次大会里,毛主席提起这事,说韩先楚反映的可不是小事,一个小县堆着900多个干部,人民哪吃得消,要不是信送来,他都蒙在鼓里,问题已经逼得老百姓喊冤了。 在毛主席的推动下,全国上下掀起一股精简干部浪潮,多余的位子撤掉,工作效率反倒提上去,群众的压力轻松不少。 其实,这事早有先例。 抗战时期延安的“精兵简政”,就是毛主席领头干的,砍掉冗员,省了开支,老百姓也能喘口气。 说到底,干部是给人民当仆人的,不是骑在头上作威作福的,队伍好不好,老百姓的嘴就是秤杆子,人多到让老百姓叫苦连天,那就是本末倒置。 如今,干部精简政策继续推行,就拿去年北京办的那场“韩先楚上将生平展”来说,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有百姓、有专家,还有现职干部来学习经验。 大家提起这事儿都点头称赞,说老辈人做事干脆,一句空话没有,专往实在处下功夫。 毕竟,船大难调头,机构膨胀就容易拖后腿,学习历史就是防这手,得常抓不懈保效率。 信息来源: 人民网:《韩先楚上将生平事迹展在京举行》 新华网:《回顾韩先楚将军对精简干部的贡献》
1954年,毛主席在北戴河游泳,偶然遇到一位老渔夫,老渔夫没认出毛主席是谁,还说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