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会有一场决战,这应该是特朗普当选之后,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期待着的一件事情。而对这件事情最期待的国家,应该是欧洲,日本还有印度,因为对他们来说,中美之间的冲突,意味着他们机会来了。 特朗普2025年他一上台就搞了个“对等关税”,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加征高达145%的关税,直接把中美贸易搅得鸡犬不宁。数据显示,2024年中美贸易额还在增长,达到6882.8亿美元,中国是美国32个州的前三大出口市场,7.3万家美企在华年利润就有500亿美元。这么大的利益捆绑,真要全面脱钩,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先得哭晕在厕所。 表面上,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喊着“欧洲独立自主”,可实际操作却像个“战地图书管理员”,在中美之间两头受气。美国对欧盟加征30%关税,欧盟想反制又怕得罪美国;中国限制稀土出口,欧盟又没辙。 波兰智库学者直言,中美都觉得欧洲“无关紧要”。不过欧洲也在偷偷蓄力,比如德法联合研发下一代主战车辆,法国SiPearl公司推出超级计算机芯片,试图在科技和军事上减少对美依赖。但这些动作进展缓慢,欧洲想借机崛起,还得先解决内部的扯皮问题。 日本的算盘更精。特朗普要对日本汽车加征25%关税,日本首相石破茂直接硬刚,说“绝不可能妥协”。为啥?汽车产业占日本对美出口的34%,一旦妥协,日本经济得掉层皮。 但日本也没闲着,一边和美国谈判,一边悄悄调整供应链。比如推动“弹性供应链倡议”,加强和东南亚国家合作,想在中美之外找第三条路。不过日本毕竟是美国盟友,真要中美冲突升级,日本大概率还是得选边站,但肯定会尽可能给自己留余地。 印度就更有意思了。莫迪政府一边和美国眉来眼去,搞“四边机制”,一边又和中国在边境问题上较劲。2020年加勒万事件后,印度甚至接受美国情报支持,在边境搞联合军演。 但印度心里清楚,和中国彻底闹翻没好处。2024年中印贸易额还是达到1384.78亿美元,中国稳居印度最大贸易伙伴。所以印度玩的是“骑墙战术”,既想借美国压中国,又不想断了和中国的经济往来。不过这种两头吃的做法风险很大,搞不好就会掉进美国“分而治之”的陷阱。 回到中美本身。虽然贸易战、科技战打得火热,但全面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核武器的存在让大国之间不敢轻举妄动,经济相互依存更像一条无形的锁链。 2024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高达12022.2亿美元,其中90%以上的关税成本都由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担。真要撕破脸,美国国内先得乱成一锅粥。而且,中美在南海、台湾问题上虽然摩擦不断,但双方也在保持沟通。2024年的中美国防部工作会晤上,双方就明确表示要避免竞争演变为冲突。 再看科技领域。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确实下了狠手,从AI到半导体,各种出口管制轮番上阵。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2023年半导体自给率已经达到15%,在传统芯片领域更是快速崛起。 美国企业呢?一边喊着“脱钩”,一边偷偷把生产线转移到海外,继续向中国卖设备。毕竟中国市场太大了,放弃等于自断财路。 那些盼着中美冲突的国家,真能占到便宜吗?欧洲想靠技术自主翻身,但德法联合研发个主战坦克都能扯皮好几年,短期内难成气候。日本想在供应链上突围,可离开中美任何一方,都很难找到替代市场。印度想当“渔翁”,但中美真要打起来,最先遭殃的可能就是印度边境,到时候它还得忙着灭火。 说白了,中美之间的竞争是长期的,但“决战”这种事,大概率只会存在于阴谋论者的幻想中。双方都清楚,冲突的代价远超收益。 欧洲、日本、印度这些国家,与其盼着中美打起来,不如踏踏实实搞好自己的经济和科技。毕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谁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真正的赢家,从来不是靠别人的灾难上位,而是靠自己的实力说话。
特朗普终于如愿以偿了。没有掌声,也没有庆祝。只是NBC的一段采访,一句看似轻描
【19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