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三毛跑到新疆,和76岁的王洛宾同居,王洛宾拒绝和她同房,三毛一气之下

如梦菲记 2025-07-17 10:54:12

1990年,三毛跑到新疆,和76岁的王洛宾同居,王洛宾拒绝和她同房,三毛一气之下,收拾行李,凌晨飞回台湾,给王洛宾寄了一封绝笔信。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90年春天,三毛到了新疆,她不是去旅行,也不是为了写作,而是想见王洛宾一面,她早年听过《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这些旋律一直陪伴着她的成长。   直到她在报纸上读到王洛宾的故事,才知道这些歌的背后,是一位晚年孤独、曾坐牢十多年的老人。   他住在乌鲁木齐,一直在为整理西部民歌奔走,她看完报道后忍不住落泪,马上托人联系到王洛宾的住址,很快就决定前往新疆。   三毛抵达乌鲁木齐后,没有按照旅行团的行程走,而是按照纸上的地址,独自去了王洛宾家,王洛宾当时已经七十六岁,住在一间老式的房子里,生活简单,她敲开门,两人第一次见面,都感到一丝熟悉。   他们聊了四五个小时,谈人生,谈音乐,也谈各自的过去,她说了自己的童年和丧夫之痛,他谈起年轻时的爱情和牢狱生活,这次见面很短暂,但情感交流很深,她临走时答应会写信。   回到台湾后,三毛开始频繁写信给王洛宾,信里表达了强烈的情感,她在信中说自己的感受很真切,并不是冲动,王洛宾起初没有回应,他经历太多,不再轻易相信情感。   几封信后,他终于回信,只是字句保守,态度谨慎,三毛不介意他的冷淡,继续写信,甚至寄去她亲手制作的小物件,她对这段情感的期待逐渐加深。   同年8月,三毛再次前往乌鲁木齐,这次她没有提前告知,只发了一封加急电报,请他来接,她带着大箱行李,像是准备长期停留。   她没有住宾馆,而是住进了王洛宾家中,王洛宾早已为她准备好房间,换了新床和被褥,她一心想和他共度一段安静的日子,做饭、聊天、记录他的音乐故事。   但实际相处的情况并不理想,王洛宾此时正参与一部纪录片的拍摄,整天在外应酬,她独自在家,陪她的是一位女大学生,她逐渐感到失落和被冷落。   她渴望的是两个人的交流,而不是作为客人被安置在一旁,第三天晚上,她做了饭等他回家,他回来晚了,她情绪失控,说不出话,只是把饭菜推开,一个人进房关门,之后几天,两人几乎没有交流,他变得更忙,她变得更沉默。   第八天,她决定搬出王洛宾家,住进宾馆,她没有说明原因,只说换个地方住会轻松一些。   王洛宾没有挽留,第二天她离开了乌鲁木齐,也没有提前告别,只在桌上留了一张纸条,说谢谢他的接待,那封信之后,两人再无往来。   几个月后,三毛在台湾给王洛宾寄去最后一封信,说自己已经订婚,她希望从他那里得到一个答复,一个可能的挽回,但她收到的,是一封充满祝福的信,没有任何留恋,也没有任何迟疑。   这封信成为他们关系的终点,一个多月后,1991年1月4日凌晨,三毛在台北荣总医院的病房内自缢身亡,终年四十七岁。   那段时间她因子宫内膜异常入院治疗,术后恢复正常,医生建议观察一晚即可出院,她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情绪,也没留下任何文字说明,她的家人、朋友都未曾察觉她会选择这种方式结束生命。   她过去曾多次公开谈到生命的意义,也谈到写作对于她的重要性,她曾说,写作是她内心的火,一旦熄灭,她将无所依靠。   消息传到新疆时,王洛宾正在外地演出,他回家后得知噩耗,一言不发,整晚没有合眼,他开始酗酒,一度出现酒精中毒,他没有出席葬礼,也拒绝接受任何媒体采访。   过了一段时间,他写了一首歌,歌词中写着“你曾在橄榄树下等待再等待,我却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这首歌没有公开演唱,纸稿后来才被披露。   三毛和王洛宾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的定义,他们有过靠近,也有过裂痕,三毛的姐姐在之后澄清,三毛从未打算与王洛宾结婚,也没有将他视作恋人。   她对他是敬重、怜惜与倾诉,而不是寻常意义的爱情,王洛宾则始终保持沉默,他晚年再未提起三毛,也未公开评价他们之间的情感。   两人的交集只有短短数月,却被后人反复提起,他们的文字、音乐和命运,在那个特定的时刻交汇过,但最终没有走到一起,留下的只有一封绝笔信,一个未竟的故事,以及一段不能复述的情感。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中国新闻网——三毛确曾追求过王洛宾 “西部歌王”一直没答应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