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14岁的李安甫“偶遇”杀人狂川岛谷川,鞠躬问好,川岛放下戒备:“小孩,大大滴好!”话音刚落,他突然瞪大眼,身子僵住,重重倒地。当天,全城日军拉起警戒线,开始疯狂搜捕——目标,是一个身高1米2的小学生。 这不是小说桥段,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刺杀行动。 而那个“娃娃脸”的孩子,正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最危险的存在之一。 李安甫,山东乐陵人,身高不足一米三,却用灵巧的身躯、稳定的枪法,连续刺杀七名日军高级军官,让整个华北敌军提心吊胆。 他出身红色家庭,大伯李平林是早年的革命干部,父亲李锦林则曾是吉鸿昌部下。 家中虽是地主成分,却处处暗藏抗日火种。李安甫从小跟着父亲和堂哥学打枪,七八岁就能稳稳端起汉阳造,十二岁时五十米内“弹无虚发”。 外人笑他个子小,父亲却说:“个头不高心不软,哪天这娃真能上战场。” “九一八”爆发后,抗日情绪高涨。 李安甫九岁那年,看着城头挂起日旗、街市满目疮痍,第一次把“参军”写进自己的课本。 可惜年纪太小,几次报名都被劝回。 直到1938年,八路军东进纵队进驻乐陵,他才终于跟上部队,被分到343旅政治部主任符竹庭手下,做文化教员和号手。 那时他不过十三岁,部队没人太拿他当回事,只觉得是个跑腿的小孩。 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个孩子不一般。 一次实战,他在混战中迅速击毙一名负隅顽抗的日军军官,随后用短枪单人击退五六名敌兵。 这场战斗之后,他成了肖华口中的“小野马”——野得很,也跑得快,得好好管教。 14岁那年,他第一次被派去做情报刺杀任务,目标是驻扎在乐陵的日军宪兵队长茨谷五雄。 他穿着破校服、背着旧书包,装作学生“偶遇”对方,等茨谷俯身一笑,他连开两枪,对方应声倒地。 任务完成,李安甫立刻脱离现场,混进人群。 事后,日军四处搜查,锁定对象是一名“矮小的男孩”,可惜始终抓不到他。 紧接着,他又相继刺杀了多名日军要员,包括臭名昭著的“川岛谷川”。 这个家伙在北平就有滥杀无辜的恶名,调任山东后继续屠村烧屋。李安甫花了三天时间摸清其出行路线,在城东一条狭巷中再次化身学生,待川岛靠近时一枪穿心,瞬间了结。 附近百姓听说后奔走相告,纷纷称他是“天降的救星”。 日军数次发布悬赏,甚至关押了他的父亲企图诱捕,都一无所获。 李安甫一次次变装潜伏,靠的就是那副不显眼的身形和一身胆气。组织后来把他和卞秀兰调去“海风剧社”,对外搞宣传,对内继续搞情报。 偷袭炮楼、解救被捕党员、策反敌军,他样样参与,每一项都能完成得干净利落。 抗战胜利后,他转入解放战争前线。 在攻打天津小站的战斗中,他明知自己伤未痊愈,仍主动请缨炸暗堡。 他说:“我个小、目标小,不容易被打中。我是老党员,我不上谁上?”最终在密集火力掩护下成功炸毁暗堡,却被冲击波震伤,右眼失明,耳朵也聋了一侧。醒来第一句话是:“值了。” 1948年,他被授予“朱德奖章”,受到华东野战军首长嘉奖。 他没趁机休整,转身又带担架队继续往前线跑,平津战役时,他一人击毙敌军司机,救下一整组担架队员。 被俘的国民党士兵忍不住感慨:“没想到卫生员也这么会开枪!” 1949年,李安甫作为英模代表登上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 他站在人群中不太起眼,个头矮,军装宽大的像挂在身上,可他知道,这一天,是自己等了整整十四年的结果。 后来他参与抗美援朝,又在新中国建设中投身教育与宣讲。 他常笑称自己是“小诸葛”,说个矮是因为脑垂体发育慢,可脑子比谁都灵。 到老了,勋章挂得满胸都是,人家夸他,他只是摆摆手,说:“我就是块砖,哪缺补哪。” 李安甫的一生,不靠排场,不靠官职。 他靠的是手里的枪、心里的火,还有那副总想往前冲的骨头。 他用一米二的身高,立起了中国人不肯低头的脊梁。打过的仗、流过的血,他没拿来当资本,而是用行动告诉后人,什么叫真正的英雄。
1940年,14岁的李安甫“偶遇”杀人狂川岛谷川,鞠躬问好,川岛放下戒备:“小孩
不急不躁文史
2025-07-27 23:14:09
0
阅读: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