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白高兴了?原本计划进入巴基斯坦开发石油,但是没想到巴基斯坦的石油矿区分布以及归属具备很大的争议,很多石油的归属权,根本不在于巴基斯坦政府。 特朗普大概没算过这笔账:当他兴冲冲地把巴基斯坦石油开发列为 “美国能源扩张” 的重头戏时,那些深埋在南亚山地里的黑色液体,早就被地方部落、武装势力和历史恩怨缠成了死结。 美国石油公司的可行性报告里写满了 “储量丰富”“开采潜力大”,却对矿区地图上那些交错的红线避而不谈 —— 那是部落传统领地、地方政府辖区与中央管控区的边界争议,在巴基斯坦,这样的争议线比输油管道还密集。 开伯尔 - 普赫图赫瓦省的科哈特山区,新探明的油气田刚被卫星图像标注出来,卡塔克普什图部落的青年就骑着摩托在山口拉起了横幅。 他们手里攥着 1947 年巴基斯坦独立时部落与殖民当局签订的协议副本,上面用乌尔都语写着 “土地及地下资源归部落自治”。 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的地质队三次想进山勘探,都被部落武装拦在峡谷里,对方的条件很简单:要么按每吨原油抽成 30% 作为 “资源使用费”,要么就别想让钻机进山。 这里的山路最窄处只能容一人通过,美国公司计划运进来的大型钻井设备,得靠部落村民用扁担抬上去 —— 这些人昨天可能还在帮政府修路,今天就能因为分账不均让整个运输队在山涧里滞留一周。 比起开伯尔 - 普赫图赫瓦省的部落纠纷,信德省的麻烦更接地气。英国 BP 公司留下的 43 个油田还在运转,每天 1.2 万桶的产量背后,是当地农民日复一日的抗议。 他们举着被油污浸染的棉花,在油田大门前静坐,要求公司赔偿被污染的农田。信德省的地方议会早就通过决议:任何外国石油公司必须将 20% 的利润投入本地环保,否则吊销开采许可。 美国公司的评估报告显示,光是处理信德省老油田的遗留污染,就得先砸进去 5 亿美元,这还没算上与当地村民的补偿谈判 —— 那些村民不看合同条款,只认 “谁污染谁治理” 的朴素道理,鸡蛋砸在公司办公楼玻璃上的痕迹,就是他们最直接的谈判语言。 但真正让美国公司望而却步的,还是俾路支省的枪杆子。这片占巴基斯坦国土面积 43% 的土地上,俾路支解放军的据点比加油站还多。 去年一家中国公司想在瓜达尔港附近建炼油厂,光是安保人员就雇了 200 人,即便如此,施工用的推土机还是被火箭弹炸毁过三次。 俾路支省的分裂势力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外国公司要想在这里开工,除了给中央政府交税,还得向 “地方武装” 缴纳 “安全费”,这笔费用往往比税款还高。 美国国务院的内部风险评估写道:“在俾路支省运营的每口油井,每年安保成本至少 120 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应对绑架的赎金储备。” 巴基斯坦前参议院主席拉巴尼的话像一盆冷水:“外国公司总以为带支票来就能解决问题,却不知道我们的部落长老认的是世世代代的规矩,不是签名的合同。” 特朗普团队大概没研究过 BP 公司的退出报告 —— 这家英国巨头在信德省经营 20 年后,最终因为无休止的社区抗议和地方税赋,带着亏损黯然离场。 而那些留在俾路支省的零星项目,更像是武装势力的 “提款机”,油田产量刚够支付安保费用,根本谈不上利润。 美国石油公司的算盘其实很精:在巴基斯坦开采石油,既能绕过霍尔木兹海峡的运输风险,又能在南亚地缘博弈中插上一脚,顺便给中巴经济走廊添点堵。 可他们算漏了最关键的变量 —— 在巴基斯坦,石油从来不止是经济资源,更是部落尊严、地方权力和历史恩怨的载体。 中央政府管不了部落的地盘,部落认不清国家的法律,武装势力则把油田当成向各方施压的筹码,这三重绞缠之下,别说赚钱,能让钻机顺利竖起来都算成功。 特朗普大概忘了,巴基斯坦的地图上,那些没有标注国界的争议区,才是真正的 “规则制定者”。 部落长老的马鞭、村民手里的污染水样、武装分子的 AK-47,共同构成了比合同更有效的 “矿区法则”。 美国公司的高管们拿着勘探数据在会议室里畅想收益时,或许该去科哈特的山口看看 —— 那里的部落青年正擦拭着祖传的长刀,刀鞘上刻着一句话:“土地是我们的,地下的也一样。” 这场被特朗普吹上天的 “能源合作”,如今看来更像一场没摸清规则就上场的赌局。 巴基斯坦的石油埋得有多深,地方势力的水就有多深,而美国公司的乐观,恐怕还没穿透地表那层薄薄的沙土。 等到钻机真的运到山脚下,他们才会明白:在这片土地上,决定石油归属的,从来不是政府公章,而是那些藏在山地、村庄和枪口后面的力量。
特朗普又白高兴了?原本计划进入巴基斯坦开发石油,但是没想到巴基斯坦的石油矿区分布
美食创意厨房
2025-08-08 17:05:58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