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遗体防腐颇为保密,而永久保存的水晶棺,纯度高达99.99%,价值更是不菲,

豌豆大说法 2025-08-14 16:23:02

毛主席遗体防腐颇为保密,而永久保存的水晶棺,纯度高达99.99%,价值更是不菲,但从未有一个中国人提出意见,相反,这笔多年来巨大的花销竟让十几亿人民直呼:“花得值!”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他为人民谋幸福……”每每听到这首歌,我眼眶总会湿润许久,想起他生前的点点滴滴往事。 1976 年 9 月 9 日,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他深爱的人民。毛主席逝世后,中央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安放主席遗体,以供群众瞻仰。 这一决定背后,是十几亿中国人民对毛主席深深的敬爱,此时也开启了一段关于毛主席遗体保存与水晶棺研制的特殊历程。 在毛主席逝世初期,相关部门争分夺秒工作。当时首要任务制作一个能放置遗体的水晶棺。 一开始考虑到时间紧迫和安全性,决定制作有机玻璃棺。北京市有机玻璃厂的干部职工们将短板粘接成 2.2 米的长板,仅用十几个小时就完成了有机玻璃棺的制作,并及时送到人民大会堂北大厅,将毛主席的遗体安放在棺内,同时通过充惰性气体、制冷降温等一系列措施。 那时候,北京九月的气温较高,每天大量前来瞻仰遗容的群众散发的热量,给棺内温度控制带来不小挑战。但众多专家齐心协力,采用液体介质、气体介质降温,甚至制造出半导体制冷降温设备,最终使棺内温度稳定在适宜范围,确保在吊唁瞻仰期间毛主席遗体的妥善保护。 而制作永久保存毛主席遗体的水晶棺,被称作 “一号任务”。这个任务交给了北京玻璃总厂,要求在 1977 年 9 月 9 日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开放前完成。 当时国际上只有苏联的列宁、斯大林和越南的胡志明的遗体使用过水晶棺,可没有公开的技术资料可供借鉴,连照片都稀缺。 仅靠驻外使馆同志和曾去过这些国家的人员提供的模糊印象,对于复杂的设计工作而言,实在是杯水车薪。 水晶棺的设计制造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庄重大方,气魄雄伟,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并且要对可能发生的地震、战争、破坏、损耗等情况有可靠的保障措施。 一开始,水晶棺整体雏形参考了有机玻璃棺罩的梯形设计。确定外形后,在技术细节方面,考虑到毛主席身材高大,设定了合适的长度,棺体由棺盖一块板和棺体四块板共五块板组成。 由于如此大尺寸的棺板,使用水晶和 K9 玻璃在外观效果上差别不大,于是最初建议用 K9 玻璃制作,北京六零八厂也成功加工出符合部分要求的水晶棺样品,通过了抗 8 级地震、密封、充气、降温等试验,并在与全国送来的 20 多个水晶棺 “竞标” 中脱颖而出。 然而,在试用时,上级发现水晶棺板折射面产生的人像反射光问题,因为每块板两个面会有两个反射像,出现了类似五个 “红太阳” 的情况,第一个水晶棺因此被淘汰。 之后的挑战是如何用真正的水晶材料制作水晶棺。天然水晶能达到所需尺寸的大块晶体世间难寻,人工水晶通常也只有 100×20 毫米大小,而水晶棺的顶盖却非常巨大。 并且,水晶和玻璃折射率差距很大,从反射像到光学美容等一系列问题都要重新设置。北京玻璃总厂系统内的六零五厂负责晶体制造,面对制作大块水晶的难题,大家决定制作小块的 200×400 毫米、厚度 50 毫米的水晶块,再焊接起来。 为避免焊接痕迹,选用氢氧焊,因为其生成物是水,不会留下痕迹。工作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成功解决了焊接问题,开始批量制作。 1977 年毛主席逝世周年前夕,4 号水晶棺制作成功,解决了此前所有的技术问题,也就是如今人们在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主席遗容时看到的水晶棺。 这具水晶棺长 2.28 米,宽 1.08 米,高 0.48 米,棺壁厚 40 毫米,基座由泰山产的磨光黑色花岗石制作,四周布置有象征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含义的山花与君子兰,棺边镶金色葵花图案,棺座周围镶嵌着金色的党徽、国徽、军徽和毛主席的生卒年代。 其使用的是有 “水晶之乡” 之称的江苏东海水晶,石英粉纯度达到了 99.9999%,至今全世界也再没有人生产出如此高纯度的板材。 为什么十几亿人民会直呼这笔花费 “花得值” 呢? 毛主席对于中国而言,其贡献是无可估量的。他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赢得民族独立,创建新中国,他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奠定新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毛主席纪念堂成为人们缅怀、瞻仰他的重要场所,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怀着崇敬之情,瞻仰毛主席的遗容。 毛主席的遗体和保存他遗体的水晶棺,已经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存在,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无论花费多少,对于全体中国人民来说,这都是承载历史、传承精神的无价之举 。 信源:光明网——毛泽东遗体保存过程

0 阅读:70
豌豆大说法

豌豆大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