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大谱!上海,一对夫妻开车带子女游玩,妈妈喊2岁儿子没回应,她也没当回事,不料过了一会儿,才发现5岁女儿的座位,压到了2岁儿子的头,儿子已经没了呼吸。夫妻俩一气之下,将车企座告上法院,认为座椅存在设计缺陷,要求赔偿200万!法院判了! 在生活中,汽车早已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然而,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最近,上海高院公布的一起案例,直让人痛心。 事情发生在 2023 年 5 月 1 日。宗某驾驶一辆商务车,载着妻子吴某以及 5 岁的女儿和 2 岁 7 个月的儿子出行。10 时左右,他们开车前往医院看病。妻子吴某坐在第二排右侧,女儿坐在第二排左侧,儿子则在第三排左侧座位上玩手机。 10 时 30 分左右,宗某开车到路口等红绿灯时,吴某看到女儿把座位调得很低,当她转身时,竟发现座位压到了儿子的头,儿子趴在座位下面。 吴某呼叫儿子,可儿子却没有任何动静。宗某赶紧停车检查,发现儿子已经没有了呼吸,他们立刻将儿子送往医院救治,然而,儿子最终还是因缺氧缺血性脑病,经抢救无效死亡。 痛失爱子,宗某夫妇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之后,他们将汽车生产公司告上了法庭,索赔 200 万元。 宗某夫妇认为,涉事车辆的座椅调节没有自动感应回缩功能,而且压力过大,存在设计缺陷。同时,车辆也没有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汽车公司作为生产者,没有尽到警示义务。所以,他们要求汽车公司公开道歉,并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各项费用,总计 200 万元。 面对宗某夫妇的诉求,汽车公司也进行了辩解。公司称,涉事车辆经过了国家强制认证,座椅调节是手动可控的,符合国家标准。而且在车辆的《用户手册》中,已经提示了儿童安全座椅的使用规范,车辆不存在不合理的危险。公司认为,这起事故是因为宗某夫妇没有履行好监护职责,没有给孩子使用安全座椅,还放任儿童自行操作座椅导致的。 车辆的《用户手册》中有关于 “警告、告诫和注意” 的标注说明,在 “座椅与保护装置” 部分,明确提及 “为了降低伤害风险,车内必须安装儿童保护装置”,还特别警告 “如果未将儿童正确安置在儿童保护装置内,则儿童可能在碰撞事故中受到严重甚至致命的伤害”。 最终,法院驳回了宗某夫妇的诉讼请求。 可能有人会说,车企为啥不把座椅设计得更安全,防止孩子误操作?这话听着有道理,但咱们得实事求是。汽车设计是个系统工程,既要考虑安全,也要考虑实用性。如果为了防止孩子误操作,把座椅调节设计得特别复杂,那成年人用起来也不方便。 再说了,车企能做的,是把安全注意事项写进说明书,并且通过各种渠道提醒用户。但最终执行的,还得是用户自己。就像烟盒上都印着 “吸烟有害健康”,可照样有人抽烟,总不能因为有人抽烟生病,就去告烟草公司吧?道理是一样的。 这提醒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开车的时候,该用安全座椅就得用,不该让孩子碰的东西就坚决不让碰。别总觉得 “就一会儿没事”,很多意外,就是在 “一会儿” 里发生的。 法院驳回起诉,不是不心疼孩子,而是要分清责任。如果因为这种事情就让车企赔偿,那以后谁还敢生产汽车? 更重要的是,这会让一些家长觉得,出了事儿总有别人可以赖,反而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那样的话,类似的悲剧只会越来越多。 说到底,养孩子就像放风筝,线得攥在自己手里。风大了要收收线,孩子可能遇到危险了,就得提前做好防护。 指望别人给你把所有风险都挡住,这不现实。车企能做的,是提供安全的产品和明确的提醒,但最终守护孩子安全的,还得是家长自己。 信息来源: 8月14日 杭州网· 夫妻自驾带两子女出行,5岁女儿调座椅压死2岁儿子,家长索赔 200万元
“法无禁止即可为,等红灯时开导航凭什么罚款?”上海浦东,一女子开车等红灯时,拿起
【147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