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山西一位农民没钱住宾馆,无奈在沙漠里搭个塑料布过夜,万万没想到,他获得灵感发明了“无水植树”技术,还获得了专利,甚至走向了国际市场! 在人类与沙漠的博弈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超乎常人的毅力,试图挑战自然规律。 田新明,这位来自山西小村庄的农民,便是其中的一位,他用一生的执着,让无水植树、独木成林从遥不可及的梦想,一步步成为现实。 事情要从田新明的少年时代讲起。那时,通过课本,他第一次对沙漠有了模糊的认知。可就在那时,他种下一个梦想,他要改变沙漠。 17岁那年,田新明跟着造林队踏入内蒙古沙漠,种下一棵棵树苗,期待能长成一棵大树。可现实却给了他沉重一击,当他再次来到这片沙漠时,曾经种下的树苗几乎全部死了。 那一刻,改变沙漠种树的想法,在他心中愈发坚定。 此后的日子里,田新明和工友们屡败屡战,种下一棵棵的树苗。 无数个日夜的钻研,无数次失败的打击,都没有磨灭他的信念。 转机终于出现在2005年,田新明在新疆沙漠种树时,沙漠中的雾气给了他灵感。 他想到,沙漠昼夜温差极大,夜晚低温时,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凝结,如果能用什么东西把这些水汽收集起来,作为水分滋润树苗,岂不是很棒。 然而,实现这个想法谈何容易。最初使用的塑料布,常常被沙漠中的大风轻易卷走,换成沙袋压住,又会被沙鼠掏空。 为了找到合适的材料和方法,田新明不断试验。9辆车跑坏了,多年积攒的积蓄也全部花光,身边还不时传来质疑声,但他始终没有放弃。 终于,经过无数次尝试,他发现了一种特殊材料,用这种材料制成的节水膜袋,白天能膨胀保水,减少地下水蒸发,夜晚遇冷收缩,表面能形成冷凝水,为树苗供水。 2011年,田新明终于发明的沙漠无水植树技术获得国家专利证书,这一纸证书,是他10多年坚持不懈的见证。 田新明没有停下脚步。在西北六个省建立了试验田。2019年,在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上,无水植树专利获得多个国家一致好评,从此走出国门。 随后,他前往卡塔尔、科威特、沙特等有沙漠的国家推广这项技术。在沙特阿拉伯的实验过程中,田新明又发现了新问题——传统的沙漠植树,是先在其他地方育苗,再挖出运输到沙漠栽种,成本高,成活率也降低不少。 田新明死马当活马医,突破常识,把耐高温的种子直接种在沙漠里,没想到出苗率意外变高了,也降低了成本。 这一发现,为沙漠植树带来了新的思路。 他在海南岛考察时,看到榕树独木成林的景象,心想能否在沙漠中也实现独木成林? 经过四年努力,在300多棵树苗的实验中,终于有一棵成功长出11棵树苗。 他在一次野外考察中发现了沙木蓼,它生命力顽强,经过三次杂交后,花期长达4个月。在无水植树方法的实验下,三年后,地面上自然出现了许多小树苗,呈现出独木成林的景象。 沙木蓼树种子成熟后,只要有雨水落在沙漠里,就会马上发芽生根,不需要人工干预,当种子落在用草方格固沙挡风的沙漠里时,草方格会阻止风将种子吹走,生根发芽,可以实现沙漠中的独木成林。 如今,田新明的无水植树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得到应用。在内蒙古36.47平方公里的“蚂蚁森林”项目中,使用田新明技术种植的红柳成活率超85%,梭梭达95%,远超行业标准。 田新明用三十年的时间,书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绿色史诗。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脚下有力,再艰难的环境,也能孕育出希望。 那么,对于田新明这样了不起的治沙英雄,以及他创造的治沙奇迹,您有怎样的感触呢?
山西逃单的一家五口后续来了,店家说顾客看到视频,过来买单了,要求他们删除视频。这
【4评论】【1点赞】
用户16xxx67
这才是能真正可以称为专家的人[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