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老照片是摄影师蒋铎于1968年10月1日拍摄的,距2015年9月3日大阅兵已有47年。那年国庆,他从镜头中发现周恩来比两年前明显消瘦和憔悴,他的心为之一颤,他知道他是累的。 蒋铎1937年出生在北京,早年喜欢绘画,后来转到摄影上。1961年他进入人民日报社总编室摄影组,从事新闻摄影相关工作。他的老师是摄影家吕相友,从基础教起,教他怎么用图像记录社会。蒋铎跟着学取景和曝光,经常在街头练抓拍。两年后,他正式当上新闻摄影记者,一干就是几十年。他扛着相机去各种场合,拍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活动,也拍农村变化和城市日常。蒋铎觉得摄影得有内涵,他说新闻摄影关键是抓真实瞬间,还写书分享抓拍技巧。 他的作品从1960年代到改革开放时期,主题包括工厂生产和群众集会。他当过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副会长,多次评摄影比赛。蒋铎拿了不少荣誉,1997年入选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2003年得中国新闻摄影学会特别贡献奖,2006年被中国摄影家协会评为有突出贡献的摄影师,2018年入选人民摄影报优秀人民摄影师,还拿了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摄影类奖项。他的摄影生涯长达一个甲子,退休后还继续拍改革开放后的变化,比如工厂升级和城市建设。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生在江苏淮安,早年在天津南开学校读书,后来去日本和欧洲留学。在法国时,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早期党员。回国后,他参与黄埔军校工作,还投身大革命、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他当政务院总理,后来是国务院总理,一直干到1976年。他管外交、经济建设和内政事务,经常出国访问,推动中外关系。周恩来工作勤奋,处理国家大事,关注民生,比如农业生产和教育事业。他参与调解党内矛盾,维护团结。 在外交上,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些原则成了中国外交基础,帮助中国打破封锁,与很多国家建交。他还推动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参与重大决策执行。周恩来在经济方面贡献大,1961到1965年,他和别人领导国民经济调整,纠正失误,扭转困难局面,让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他注重对外经济关系,通过外贸和援外创造稳定环境,促进国内建设。周恩来一生致力于国家发展,坚持岗位到晚年。 1968年10月1日,蒋铎在天安门城楼上拍照片。他作为人民日报摄影记者,用莱卡相机对准领导人。先拍集体画面,然后转到周恩来。周恩来身穿灰色中山装,头发整齐,但身形比1966年瘦了很多,眼睛周围有皱纹,表情显倦意。蒋铎按下快门,记录这个瞬间。周恩来眉头轻锁,眼神深思。其他摄影师多拍领导人挥手或微笑的时刻,但蒋铎留下了这个。周恩来偶尔点头回应别人,双手交叠,站姿笔直。活动结束后,蒋铎收拾设备离开。这张照片不同于常规风格,当时没发表。 照片冲洗后,蒋铎看底片,看到周恩来眼神传达出的神情。几年后,它逐渐为人知。一位摄影教授评论,周恩来以往形象端庄优雅,这次显疲惫苍老,体现了那个年代的社会状况。照片典型展现1960年代中国情景。2015年9月3日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后,这张照片在网络流传,配文引发共鸣,分享量超百万。它突出周恩来为国家和人民的付出。中国美术馆把这幅作品收藏,作为历史影像保存。 蒋铎继续摄影,拍改革开放后的变化,直至高龄还记录生活。周恩来后续几年坚持工作,尽管健康衰退。他1972年诊断出膀胱癌,仍主持外交接待和经济调整。1976年1月8日,周恩来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他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全国人民悼念这位奉献一生的领导人。
这幅老照片是摄影师蒋铎于1968年10月1日拍摄的,距2015年9月3日大阅兵已
只言片语里
2025-08-19 18:11:12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