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民选制度,将会把英国坑苦了。现在穆斯林在英国只有6%的人口,大约400万穆斯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08-30 09:35:21

英国民选制度,将会把英国坑苦了。现在穆斯林在英国只有6%的人口,大约400万穆斯林,但是穆斯林却异常团结,英国的选举制度下,穆斯林一个又一个地拿下英国的市长和各个阶层,最终搞不好,未来的英国首相也是穆斯林。 英国这套选举规则说起来简单粗暴:不管选区里有多少候选人,谁得票最多谁就赢,哪怕只比第二名多一票也算赢,根本不用过半数。这种规则在人口分布均匀的时候还好,可遇上抱团聚居的群体就彻底变了味。 在伯明翰的霍奇希尔选区,穆斯林人口占比高达62%,这意味着就算剩下的,38%的白人选民全把票投给其他候选人,穆斯林候选人闭着眼都能当选。这里的选民心里都清楚,投票给非穆斯林候选人纯属浪费,还不如集中力量支持自己社区的代表。 这种制度漏洞被放大的效果在大城市尤为明显。官方数据显示,伦敦的穆斯林人口占比15%,但在某些具体选区里这个比例能翻好几倍。塔桥自治市的穆斯林比例高达34.5%,超过了当地基督徒的数量;纽罕姆区也不遑多让,达到32%。 在这样的选区里,候选人要想胜出,首先得过穆斯林选民这一关。相比之下,其他分散的选民群体很难形成合力,他们的政治声音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更有意思的是,这套制度让政党不得不主动"讨好"这些集中的少数群体。毕竟在竞争激烈的选区,几千张团结的选票就能决定胜负。2024年大选时,几个关键选区的穆斯林选民集体投票给工党候选人,直接帮工党拿下了执政地位。 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政党们看得明明白白:要想在选举中获胜,必须争取穆斯林群体的支持,哪怕要为此调整原本的政策立场。 穆斯林群体能在英国政治中快速崛起,背后是几十年形成的聚居模式在发力。和其他移民群体不同,英国的穆斯林几乎全住在城市里,而且越聚越集中。伯明翰的穆斯林人口已经占到全市的三分之一,布拉德福德达到30.5%,曼彻斯特也有22.3%。 这种聚居不是偶然,新移民往往会选择亲友集中的地方定居,慢慢就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社区生态圈。 人口结构的变化更让这种聚居效应雪上加霜。英国穆斯林的生育率远超本地白人,有数据显示穆斯林家庭平均生育数量是白人家庭的两倍多。这意味着不用大规模移民,仅仅靠自然增长,穆斯林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就能逐年提升。 这些聚居区逐渐变成了"铁票仓"。全英国像霍奇希尔这样的选区有20多个,布拉德福德西区穆斯林占59%,伊尔福德南区占44%。在这些地方,候选人的宗教身份比政党纲领还重要。2024年刚当选的25名穆斯林议员,大多来自这样的铁票仓。 更让人意外的是苏格兰首席大臣也是巴基斯坦裔穆斯林,这说明穆斯林的政治影响力已经从地方延伸到了全国层面。政党们看着这些不断扩张的铁票仓,只能乖乖调整政策讨好,毕竟选票才是政治的生命线。 选上来的穆斯林政客自然要回报支持者,这就形成了一连串的政策倾斜。最典型的就是伦敦市长萨迪克・汗,这位2016年当选的英国首位穆斯林市长,60%的选票都来自穆斯林社区。 上任没多久,他就推动伦敦学校开设伊斯兰教课程,还拨了2000万英镑建清真寺,把伦敦警察厅的穆斯林警官比例从5%提到了12%。这些政策在穆斯林社区大受欢迎,却让其他群体感觉自己的文化正在被边缘化。 这种政策倾斜正在改变英国的社会生态。现在全英国有3000多座清真寺,130多个伊斯兰教法庭,甚至立法规定每所学校都必须教授伊斯兰教课程。在穆斯林集中的地区,这种变化更彻底。 伯明翰的一些学校里,基督教节日被取消,《古兰经》教义成了必修内容。非穆斯林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却发现自己的声音很难被听到——毕竟在这些选区,他们的选票数量根本无法影响选举结果。 更麻烦的是这种趋势正在自我强化。穆斯林选民越团结,选出的代表就越多;代表越多,推出的倾向性政策就越密集;政策越倾斜,社区的凝聚力就越强,生育率也越高。形成了一个停不下来的循环。 2024年地方选举时,工党因为在加沙问题上的立场摇摆,差点失去穆斯林支持,吓得party领袖赶紧调整表态。这种对特定群体的依赖,让政党逐渐失去了制定全局政策的能力,只能被局部利益牵着鼻子走。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英国的政治版图可能会彻底改变。简单多数制这个看似公平的规则,在人口聚居和宗教认同的催化下,正在把英国推向分裂的边缘。当政客们都在忙着讨好特定群体换取选票时,谁还会在乎国家整体的长远利益? 也许用不了多久,英国真的会出现穆斯林首相,到那时再想调整制度,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毕竟在这套选举规则下,少数群体的力量已经被无限放大,而多数人的沉默正在被制度本身所吞噬。

0 阅读:65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