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9年,和珅临死前,皇帝问他:“你贪了朝廷这么多银子,难道花得完吗?”没想到,和珅只回了一句话,就让皇帝当场愣住了。 和珅生于1750年,满洲正红旗钮祜禄氏家庭,原名善保。父亲常保是福建副都统,但他三岁丧母,九岁丧父,兄弟俩寄人篱下,日子过得紧巴巴。他靠自学掌握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还练就诗词书法本事,这在旗人中算得上出挑。从小贫困让他养成勤奋习惯,早早懂事。1769年继承三等轻车都尉爵位,进入官场。1772年调任三等侍卫,凭着办事利索,逐步靠近乾隆。1775年升御前侍卫,常伴皇帝处理事务。这段时期,他抓住机会,积累人脉。乾隆年老后,不爱管琐事,和珅就接手更多权力。从侍卫到掌控户部吏部,用了不到20年。权力大起来,贪污也跟着严重。他操控盐政税收,从中抽取私利;放贷收礼,把国库钱转到自家。史料显示,他家财产达几亿两白银,够朝廷几年开支。国库空虚,百姓负担加重,他却积累巨富。这反映清朝中后期腐败问题根深蒂固。 和珅的升迁轨迹显示出清朝官场机制。他利用职务便利,扩展影响。乾隆晚年,他成二把手,什么事都插手。贪污手段多样,比如操纵税收关卡,私吞部分银子;经营当铺银号,达数百间。还与东印度公司和广东十三行有贸易往来。这不只个人行为,还涉及整个官僚体系。财产积累到相当于清政府15年财政收入,显示腐败规模巨大。乾隆宠信他,甚至把十公主嫁给他儿子丰绅殷德,让他成皇亲。和珅精明强干,通过李侍尧案巩固地位。但私欲膨胀,结党营私,打击对手。清朝财政本就紧张,他的行为加剧国库枯竭。百姓税负重,民间怨言多。 1799年乾隆去世,嘉庆继位,朝廷财政乱成一锅粥。嘉庆早就看不惯和珅,暗中调查他家。结果财产惊人,包括金银珠宝、田地房产、古董字画,甚至宫廷珍宝。嘉庆逮捕和珅,宣布二十大罪,如泄露机密、僭越礼制、财产来源不明。审问中,嘉庆质疑他贪污那么多钱用途。和珅回应称那些财富多为先帝开支。这话点明乾隆晚年奢华,如修建园林、举办庆典、赏赐臣子,花销巨大。和珅只是执行者,承担部分责任。这暴露腐败不只一人问题,而是上层决策影响。嘉庆没法深究,因为涉及父亲。审问后几天,下旨赐自尽。和珅用白绫结束生命。 审问过程突出和珅的回应逻辑。他指出财富用于乾隆追求排场,如园林修建需大量材料和工匠,庆典宴席和赏赐源源不断。这不全是推卸,而是事实层面。乾隆时代表面盛世,实际开支过度,导致财政压力。和珅作为执行人,成了替罪羊。嘉庆处理此案,既清除威胁,也充实国库。但回应让嘉庆一时无言,反映历史复杂性。腐败根源在上层,和珅不过是棋子。逮捕后,抄家财产充公,部分用于灾区赈济和军饷。但窟窿太大,没法全补。 和珅死后,嘉庆借机处置他的党羽,许多官员被查,财产没收。朝堂震动,但贪腐风气没大变。问题根深蒂固,杀一人难根除。和珅财富散尽,名声却流传。他推动乾隆奢侈,导致国力衰弱。嘉庆杀他树立权威,加强监察,但清朝衰落势头已成。边疆动荡,财政紧张,继续影响王朝。和珅案成清史转折点,标志乾隆盛世结束。嘉庆试图改革,但效果有限。这段历史显示,腐败清理需系统变革,而非针对个人。和珅从贫困到巨富,再到赐死,人生起伏大。清朝财政从此更显窘迫,影响后续政策。
1799年,和珅临死前,皇帝问他:“你贪了朝廷这么多银子,难道花得完吗?”没想到
混沌于浮云
2025-09-11 18:45:18
0
阅读:418
哦豁
回应了哪句话?垃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