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德国火车上,辜鸿铭手拿报纸,倒着在看。两名德国小伙在一旁用德文嘲讽:“

混沌于浮云 2025-09-11 18:45:17

1871年德国火车上,辜鸿铭手拿报纸,倒着在看。两名德国小伙在一旁用德文嘲讽:“字都不认识,还装文化人!”没想到,辜鸿铭突然抬起头,用一口纯正的德语说道:“你们德国的文字太简单了。” 辜鸿铭1857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城,那时候是英国殖民地。他爸是福建移民,在橡胶园当主管,会说汉语、闽南语、英语、马来语。他妈是葡萄牙裔白人,懂英语和葡萄牙语。从小家里语言环境复杂,辜鸿铭耳濡目染,接触各种文化。10岁那年,他跟着义父布朗这个苏格兰人去欧洲留学。布朗是橡胶园主,对他挺喜欢,就带他走。路上布朗教他英语和礼仪,到了苏格兰爱丁堡,他就进当地学校念书。 在爱丁堡大学,辜鸿铭主攻文学,还坚持学希腊语和拉丁语。每天泡图书馆,翻古籍,背长段文本。1877年,20岁时,他考了拉丁语、希腊语、数学、形而上学、道德哲学、自然哲学、修辞学这些科目,全通过,拿了文学硕士。之后去牛津短期进修,又游学意大利、奥地利、德国。在柏林一所学院读哲学,课堂上爱发言,拿了博士学位。然后去巴黎,继续在莱比锡、爱丁堡、伯明翰、柏林、巴黎这些大学钻研。靠天分和勤奋,他学会十多种语言,拿了文理工商哲好几个领域的文凭和学位。 父母过世后,辜鸿铭听爸遗愿,回东方做中国人。布朗支持他,说带他留学就是让他戴上西洋眼镜,看清中西,以后强化中国,影响欧美。他就这样成了中西合璧的学者,清末怪杰。翻译了论语、中庸、大学三本儒家书,影响大;还写了英文书,像中国人的精神,推东方文化。在清朝,他是第一个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又懂东方学问的中国人。西方人说,到中国不看三大殿,也得见辜鸿铭。他自称一生四洋:南洋生、西洋学、东洋婚、北洋仕。朋友圈有张之洞、林语堂、蔡元培、托尔斯泰、毛姆、芥川龙之介。 辜鸿铭留学德国时,有次坐火车去柏林。车厢里乘客多是欧洲人,他亚洲脸孔挺显眼。对面两个德国年轻人看他不顺眼。他拿起德文报纸,从后往前看。德国人觉得他不识字,就嘲笑他装样子。辜鸿铭没急,抬起头,用地道德语说德国文字太简单。正着看没劲,倒着才有意思。他还当场倒着念报纸内容,流利准确。德国人傻眼,不再吭声。这事儿显示他语言天赋,留学时已掌握英语、德语、法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门。 这个事件流传广,体现辜鸿铭面对歧视的机智。他从小多语环境,长大留学欧洲,精通九种以上语言。这不光是炫技,还让他在中西文化间游刃有余。德国人嘲笑亚洲人无知,他用行动反击,证明东方人也能掌握西方知识。类似轶事多,他常借此讽刺洋人傲慢。留学时剪辫子穿西装,回国后清亡却留辫子,坚持中国身份。 辜鸿铭完成学业,回中国进张之洞幕府,当外文秘书。帮处理文件,起草英文信。1905年升外交部侍郎,翻译文件,参与会议。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但反对他称帝。私下表达不满。1915年出中国人的精神,校对稿子,推中国文化救世界。1917年蔡元培请他到北大教英国文学和拉丁语,讲台上翻书授课。 他热爱国家,放弃海外生活,回国维护尊严。用英语挑战西方歧视。八国联军侵华后,写尊王篇等英文文章,发世界求正义。辛丑议和,列强要拆大沽炮台,他警告传教士炮台更危险。清史稿说他申大义,促和议。他抨击英国人威妥玛说中国人智力贫乏,指出威妥玛浅薄。反击英人书对中国嘲讽。日本学者说,他文章让世界支持中国。法国学者称他热情爱国者,高呼中国人自家主人。在崇洋时代,他举爱国旗帜,爱中国文明。在德不在辫文中,说洋人不因剪辫穿西装就尊重,只有懂真正中国人及其文明,才尊重。他的爱国言行感动外国人,但也显褊狭,带愚忠。 1924年,东渡日本讲学,推广儒家。1927年回北京,继续写作教学。1928年在北京逝世,71岁。苏曼殊感慨,国家养士,除他外皆庸碌。他一生博学,维护民族尊严,影响中西交流。

0 阅读:0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