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最近的一个发言中宣称:“历史已向我们证明:与以色列保持友好关系的,往往兴

天天纪闻 2025-10-01 15:46:33

特朗普在最近的一个发言中宣称:“历史已向我们证明:与以色列保持友好关系的,往往兴旺;那些把资源与注意力用来打击以色列甚至想消灭以色列的,往往衰败。以色列不会消失!”   所谓"与以色列保持友好关系的往往兴旺",本质上是美国巨额援助堆砌的假象。   从1946年到2023年,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已达1586.65亿美元,若计入通货膨胀则高达2600亿美元,这一数字远超其他任何国家获得的美国外援总和。   这种援助并非简单的经济支持,而是深度绑定的战略投资——随着以色列经济发展,美国逐渐将经济援助转向军事领域,仅导弹防御系统就单独列出拨款,使以色列成为中东地区军事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正是这种持续77年的"输血式"扶持,造就了以色列的"兴旺"表象,而非特朗普口中的"历史规律"。   那些所谓"友好国家"的发展,更多是依托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策略,而非与以色列的关系。阿联酋在《亚伯拉罕协议》后实现的经济多元化,根源在于其能源财富与转型努力,而非对以色列的友好姿态。   特朗普宣称"打击以色列的国家往往衰败",更是对事实的公然无视。伊朗作为被美国定义为"反以先锋"的国家,尽管遭受长期制裁,其GDP仍从2020年的2621.86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4046.26亿美元,展现出强大的经济韧性。   这个拥有悠久历史与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在能源、科技等领域持续突破,显然不是"衰败"所能概括。   反观埃及,自1979年与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成为"友好国家"以来,经济却长期陷入困境,失业率居高不下,外汇储备紧张,充分说明国家兴衰的关键在于内部治理与发展道路,而非对某个国家的外交姿态。   叙利亚的动荡源于多重因素交织的战乱,而非简单的"反以"立场,以色列数百次越境空袭反而加剧了叙局势的恶化,这恰是特朗普刻意回避的真相。   美以特殊关系的本质,是利益集团深度渗透与地缘战略需求的结合体。美国最大的亲以游说组织AIPAC,曾夸口"24小时内能让70名参议员在餐巾上签名",其影响力渗透到美国政治各个层面。   2015年亲以势力连续4天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刊登整版广告,迫使白宫官员公开道歉的事件,生动展现了这一游说网络的强大能量。更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游说势力已形成跨宗教联盟,拥有200万成员的"基督教徒联合支持以色列"组织,曾在一天内组织280场国会山会谈,推动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政策。   在这种政治压力下,美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已超越党派界限——特朗普将驻以使馆迁至耶路撒冷,拜登则在加沙冲突期间持续向以色列输送弹药,两党在袒护以色列问题上形成罕见共识。   这种基于国内政治生态的战略选择,被特朗普包装成"历史规律",实则是利益集团操控下的政策绑架。   当特朗普高呼"以色列不会消失"时,他刻意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这个国家的"存在"是以巴勒斯坦人的苦难为代价的。   在加沙,已有6.5万多巴勒斯坦人被杀,其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儿童,如此惨烈的人道主义灾难,连欧洲国家都纷纷谴责以色列的滥杀无辜。   但美国却在联合国安理会连续否决停火提案,继续向以色列输送杀人武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霸权庇护"。   特朗普所谓的"历史证明",本质上是胜利者书写的叙事——当以色列可以肆意轰炸难民营、切断人道主义援助而不受惩罚时,"和平"早已沦为强者定义的秩序,"正义"则在强权的阴影下瑟瑟发抖。   以色列的"强硬"也不过是在美国默许范围内的表演。当美国需要时,它可以迫使以色列做出让步;当美国放纵时,以色列便会露出獠牙。   这种可控的"好斗",恰恰是美以同盟的精妙之处。特朗普将其包装成"历史规律",不过是为美国的偏袒政策寻找合法性借口。   历史终将证明,任何试图用霸权逻辑改写规律的行为都是徒劳的。伊朗在制裁中坚守的发展道路,巴勒斯坦人从未停止的抗争,欧洲国家对以色列暴行的谴责,都在昭示着正义的不可压制。   特朗普式的历史叙事,或许能蒙蔽一时,却无法掩盖2600亿美元援助背后的利益交换,无法抹去加沙废墟上的血泪,更无法阻挡多极化时代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   真正的历史规律不是"与以色列友好即兴旺",而是强权终将被正义驯服,霸权必然被多极取代。   当美国不再能为以色列的暴行背书,当游说集团的影响力褪去,那个被包装成"历史必然"的以色列神话,终将回归其应有的国际定位——一个需要遵守国际法、尊重巴勒斯坦人权利的普通国家,而非凌驾于正义之上的特殊存在。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