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承诺五年守护:挚友替亡友撑起智障儿子的天 湖南湘潭发生的感人一幕:52岁的父亲因病去世,临终前将16岁的智力障碍儿子托付给自己的挚友杨先生,看到小熊(化名),杨先生当即说出了对父亲的承诺:“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他饿着!” 没人知道杨先生当初拍着胸脯说这句话时,心里装着多少分量。只听说他和小熊的父亲是光着屁股长大的兄弟,年轻时一起在工地搬过砖,冬天里合盖过一床旧棉被。小熊父亲查出重病那半年,杨先生几乎天天往医院跑,帮着喂饭擦身,夜里就蜷在病床边的折叠椅上睡。弥留之际,老伙计攥着他的手不肯松,眼神直勾勾盯着角落里沉默的小熊,话都说不囫囵了,还在念叨“娃可怜”。杨先生懂这份牵挂,当场红了眼,把胸脯拍得咚咚响,应下了这份沉甸甸的托付。 刚把小熊接回家时,杨先生夫妇才算真正尝到了难。16岁的大男孩,个子快赶上成年人,却像个懵懂的孩童,见了人就往墙角躲,杨先生的妻子递过去苹果,他吓得直往后缩,嘴里呜呜呀呀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家里的床单三天两头被尿湿,刚换好的衣服转眼就蹭得满身泥污,有时夜里小熊突然哭闹起来,杨先生就得披衣起身,抱着他在院子里慢慢走,像哄婴儿似的哼着不成调的曲子。妻子从没抱怨过,只是默默跟着学怎么照顾特殊孩子,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耐心教小熊分辨衣服的正反面,手把手教他系鞋带,一次不行就十次,十次不行就百次,直到小熊能笨拙地把鞋带打成一个歪歪扭扭的结,夫妻俩能高兴好几天。 日子一天天过,小熊的变化悄悄在发生。先是某天清晨,杨先生的妻子在厨房择菜,小熊突然凑过来,含糊地喊了声“阿姨”,女人手里的菜篮子“啪”地掉在地上,眼泪唰地就下来了。后来去村口的小卖部买东西,碰到邻居打招呼,小熊会怯生生地扬起脸,吐出“爷爷好”“奶奶好”几个字,虽然发音不算标准,却足够让街坊四邻暖心。杨先生还发现小熊对摆弄花草有点兴趣,就带着他在院子里种了几盆月季,教他浇水、松土,看着小熊蹲在花盆边认真观察花苞的样子,杨先生总想起老伙计还在时的模样,心里又酸又暖。 考虑到自己和妻子总有老得动不了的那天,杨先生早早就盘算着小熊的未来。他每月发了工资,第一件事就是往银行跑,专门给小熊开了个账户,雷打不动存进去五百块。加上政府给小熊办的低保,几年下来,账户里的钱慢慢积少成多。他还托人打听附近的残疾人帮扶中心,想着等小熊再适应适应,就送他去学点简单的手工活,“哪怕能自己挣口饭吃,也比总靠着别人强”。有回亲戚劝他,“又不是亲生的,犯不着这么拼”,杨先生当时就红了脸:“答应了老伙计的事,就得做到底。这娃不是累赘,是老伙计留在世上的念想,也是我的责任。”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把承诺当成随口一说的客套话,可杨先生用五年的时光,把一句承诺酿成了沉甸甸的守护。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是日复一日地照顾着一个特殊的孩子,教他吃饭穿衣,为他规划未来,用最朴素的行动诠释着“朋友”二字的分量。这份跨越血缘的情谊,没有轰轰烈烈的誓言,却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透出最动人的温度。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最近亲戚圈里出了一件大事,实在太过于离奇,让网友百思不得其解。
【10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