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紧急发文,对中国已做最坏打算,提醒忠实盟友牢牢记住一点 10月14日深夜,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突发贴文:“我们必须对中国做最坏的打算,记住这一点——永远。” 就在前一天,特朗普才刚刚敲定了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会晤。他在白宫接见了阿根廷总统米莱,谈话内容却让外界哗然。 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不再是经济合作,而成了政治投票的筹码。特朗普说得冷冰冰:“如果他输了,我们对阿根廷将不会慷慨。” 这句话一出口,阿根廷股市应声暴跌。人们这才意识到,特朗普已经不再遮掩他的经济绑架外交策略。 而这一策略的核心目标,毫无疑问就是中国。 他要在全球范围内打通一条“去中国化”的经济战线,先在技术上围堵,再在外交上威胁,最终在贸易上卡死通道。 10月12日,他正式宣布:从2025年11月1日起,美国将对几乎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130%关税。 这个数字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它几乎等于把中国对美出口的利润空间一刀切掉。 3800亿美元的货物,从手机、家电到光伏组件、机械零件,无一幸免。这不是“谈判筹码”,这是清零式封锁。 特朗普的逻辑很简单:中国这些年过得太顺了,是时候让他们“付出代价”。 他甚至在演讲中抱怨:“中国人好日子过太久了。”这种语气,不再是总统口吻,更像是赌徒在掀桌子。 可真正让人警惕的,还不是关税数字,而是技术出口管制的升级。 这一次的目标,不再是那些早已列入黑名单的企业,而是对中国航空、芯片、AI等核心领域下手。 波音飞机零部件、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这些过去美国还留有一丝余地的领域,现在统统被列入限制清单。 特朗普不再掩饰,他要切断中国高科技产业的“氧气管”。 更狠的是,他还想把中国的朋友圈一一拆散。阿根廷只是第一个试验田。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精:只要米莱不倒台,就能让阿根廷在关键时刻远离中国,尤其是军事合作和稀土交易。 而如果米莱输了,特朗普就会立刻抽走援助,把阿根廷扔进风暴中心。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已经不是外交手段,而是地缘政治的勒索。 不过,中国并没有退缩。10月9日,中国商务部发布公告,将新稀土元素、加工设备、超硬材料等纳入出口管制。 更关键的是,这次管制不仅针对原材料,还延伸到了含有中国技术的境外产品。这等于是在告诉美国:你不仅买不到,还别想绕过我去买别人家的。 稀土,一直是中国的底牌。这一次,中国打得更准,目标直指美国的军工、芯片、新能源等产业。 90%的稀土依赖度,是美国不愿承认的软肋,而中国,正用这一点,精准还击。 与此同时,中国的反制还体现在航运领域。10月10日起,中国对美船只征收额外停泊费,以牙还牙,回应美方对中资船舶的刁难。 在实体清单上,中国也不再客气,14家外国企业被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其中包括一家与台湾地区有军事合作的美国反无人机公司。 但最让特朗普焦虑的,不是这些反制,而是中国的战略底气。从2018年到2025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从19%降到12%。 东盟、欧盟、非洲,成了新的出口支点。C919客机订单突破365架,稀土全产业链占全球85%的加工能力,中国的科技自主正在重构全球供应链。 特朗普当然知道这些数字。他不是不清楚130%关税的代价,也不是不知道对波音、芯片的出口限制会反噬自身。 彼得森研究所早就指出,这一轮加税可能推高美国CPI 1.5个百分点,而10月10日纳斯达克指数暴跌3.56%,就是市场最真实的反馈。 美国农民也在受苦。中国大豆订单让巴西赚得盆满钵满,而艾奥瓦州的农民却在农贸会上抱怨:“我们被政治出卖了。” 特朗普或许听不见这些声音,但他一定看得见选票的流失。 他的态度也因此出现反复。10月13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发帖:“无意伤害中国,一切都会好起来。” 可就在第二天,他又改口:“必须对中国多加小心。”这种摇摆不定,暴露的是战略焦虑背后的无力感。 他清楚,真正的博弈早已不是单纯的贸易问题,而是全球秩序的主导权争夺。 中国在WTO联合法国、德国等国,对美方单边加税行为提出申诉,而美国的“国家安全”理由早已被世贸组织驳回。 特朗普想靠关税、技术封锁和外交胁迫,重建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但现实却在将他推向孤立。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RCEP等机制,正在织出一张全球贸易网。 美国越是高筑墙,中国就越是找新路。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