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诺奖评委痛批中国科研顽疾! 诺贝尔奖评选刚结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

诺奖评委痛批中国科研顽疾! 诺贝尔奖评选刚结束,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诺贝尔化学奖评委邹晓冬的一番话就在科研圈引发热议。 她直指中国科研论文数量在多个领域占比过半,真正开创性的研究却寥寥无几,大多是对现有成果的修修补补。 邹晓冬的话其实戳中了中国科研圈最尴尬的痛点,数据看着唬人,里子却不够硬。就拿2024年的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来说,咱们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占了世界三分之一还多,热点论文更是快摸到一半的份额,高被引论文数量也稳居世界第二,光看这些数字,简直是科研强国的标配。 但诺奖评委眼里的“开创性”,咱们恰恰缺得厉害,她提到的金属有机框架领域就是个典型,国内一百多个实验室都在做相关研究,可最终拿诺奖的还是首创这项技术的国外学者,咱们干的大多是“添砖加瓦”的活儿,算不上打开新大门的突破。 根子其实在那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唯论文”导向里,现在高校和科研院所招人、评职称,几乎把论文当成了硬通货,有的学校甚至明说一篇核心期刊论文值二十万,跟直接按篇算钱没区别。这种评价体系下,谁还愿意沉下心做十年八年看不到头的基础研究?毕竟基础研究出成果慢,万一熬到最后没出论文,经费、职称全泡汤。 就像2024年咱们研发经费花了三万六千多亿,看着挺多,但真正投到基础研究的才刚过百分之六,剩下的大多砸在了能快速出成果的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上。这么搞下去,就像种地只想着摘果子,不肯给土壤施肥,短期看着收成不错,时间长了土地肯定会贫瘠。 更让人揪心的是,为了发论文,不少科研精力和经费都白白浪费了。有数据算过,光 2016 年咱们学者发的英文论文,花掉的科研经费就快三百亿,还不算每年给国外期刊交的几十亿版面费。 最讽刺的是,这些论文的版权归了国外期刊,国内企业想看看自己国家的科研成果,还得花大价钱买数据库使用权,211高校每年这方面的开销就有十几亿,等于咱们花钱做研究,再倒贴钱给别人,最后想看自己的成果还得付费。 虽然这些年一直在喊改革,说要破除“唯论文、唯职称”的毛病,2025 年政府工作报告还专门提了要建立以创新能力和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但积习难改。科研人员心里清楚,只要职称、待遇还和论文挂钩,就没人敢真的放弃“短平快”的论文产出去赌长线的原创突破。 邹晓冬说科学研究要靠热爱和坚持,可现实里,大多数人首先要考虑的是能不能活下去、能不能评上职称,这种现实压力下,原创性自然就成了牺牲品。 现在咱们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越追求论文数量,越没人做基础研究;越缺基础研究突破,越难有开创性成果;越没有开创性成果,就越只能在别人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最后论文数量越来越多,和诺奖级成果的距离却没拉近。就像手里攒了一堆碎银子,看着数量不少,却凑不成一块能当钱用的整锭银子,这大概就是邹晓冬这番话能引发热议的真正原因,她戳破了“数量繁荣”的泡沫,让大家不得不面对“质量短板”的现实。

评论列表

7505020
7505020 53
2025-10-16 16:45
呵呵,前些年这话还能唬人,现在嘛,我就想问,拥有几百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什么六代机,高超音速飞行器,可控核聚变这些高科技都没影?制造业为什么这么烂?是不想吗?

用户12xxx01 回复 10-16 20:04
中国科研成果主要应用型,真正原创的理论性成果很少,大部分都是站在国外理论上盖房子,地基是别人的。

你说行就行 回复 用户12xxx01 10-16 20:33
能用就行。阶段不一样。

薄纱哥
薄纱哥 39
2025-10-16 16:25
其实是外国理论研究多,没用的理论满天飞,难以落地。中国应用研究多,赚钱后被眼红了

不或 回复 10-16 20:15
正解,真的投钱研究基础的,要么研究人员饿死了,要么难以为继 研究出来的基础理论是世界通用的,无法专利化的

用户72xxx71
用户72xxx71 23
2025-10-16 16:38
诺奖早就政治化了
坨坨龙
坨坨龙 19
2025-10-16 17:59
修修补补的小突破可以靠数量积累完成。中国高等教育人口数量应该在全世界能进前三。 靠数量堆呗。 开创性的突破,说实话要看天才。 爱因斯坦在多个领域突破,中国的钱学森也在多个领域有建树。 但是这些都是天才,要看机缘了。 其实中国科学家更擅长集体研究。 听说中国的商用核聚变反应堆将在十年内建成。 这在核物理学领域,是不是重大突破? 中国的航母电磁弹射成功,是不是在电磁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有时候中国的研究团队因为涉及机密,无法参与诺奖评选。 只要我们能崛起,拿不拿诺奖也无所谓了。
平安
平安 17
2025-10-16 19:24
只要埋头从事基础研究、出的成果虽少但有利于我们整个科技体系的提高。应用型研究易出成果但尤如"快餐面"一般缺少基础营养的滋润很难有开创性的突破!

cqs2000 回复 10-16 20:16
快餐面?这样的也能神评,果然文科生无用[抠鼻]

用户10xxx51
用户10xxx51 17
2025-10-16 16:38
邹晓冬不是个好玩意
坏神
坏神 16
2025-10-16 18:35
就是这些修修补补的人把我们中国的科研拖到了现在的地步。感谢这些默默无闻的为中国修修补补的英雄们
血色天空
血色天空 11
2025-10-16 18:38
外国人原创研究那么厉害,可是这些研究如何改造世界不还是后续的跟进!诺奖实质上只是找了个借口,如果中国是重原创轻应用,那么他会说中国研究不具备实用性!
咪星人
咪星人 11
2025-10-16 16:52
这货是啥玩意?有什么能耐对中国科学家指手画脚。只不过是为主子卖命的奴才。
程门
程门 11
2025-10-16 19:23
美国不一样吗?论文满天飞。真正具有原创价值的重大发现有几个?美国SCI论文数量长期处于统治地位,也没人说它不行,中国论文数量超越美国了,就有人说三道四。这是什么心态?
左佐
左佐 10
2025-10-16 17:24
又一个砖家
飞起两脚
飞起两脚 10
2025-10-16 17:10
不知道还以为科技起飞的是欧美呢!
用户18xxx31
用户18xxx31 7
2025-10-16 15:45
验证,也是老眼光,二鬼子一个!
君子
君子 7
2025-10-16 19:52
中国科研战略导向走进死胡同!咱们科学家花钱做研究,再倒贴钱给外国,最后想看自己的成果还得付费。 邹晓冬是个敢于说话的有良心的中国人。他的话其实戳中了中国科研圈最尴尬的痛点。现在科研圈愿意讲真话的人太少了,绝大部分的人都在混日子。
空震
空震 7
2025-10-16 19:26
啊对,你们慢慢去开创,中国这边六代机七代机井喷一下就行
北风之神
北风之神 7
2025-10-16 17:32
存在问题就得想办法改正,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用户13xxx08
用户13xxx08 6
2025-10-16 17:54
诺奖是垃圾
道可道
道可道 6
2025-10-16 17:03
老实说,人家讲的的确是目前我国科研领域的现状。一方面我们作为制造业大国,的确应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投身工程、技术研究创新,源源不断为制造业提高工艺水平提供新方法、新路径。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始终要依赖基础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不重视原创探索发现,技术创新终究会失去源头活水,国家就不可能发展成科技强国。全国的大学应该合理分工,北大清华这些高水平高校应该专注于基础科学研究,为国家夯实科技发展基础,其他绝大部分高校应该成为应用型大学,直接面向经济主战场,市场需要什么技术,这些大学就要提出解决方案。这两类大学教师的聘任和职称评审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和晋升通道。

东方木 回复 10-16 17:30
基础科研收入低啊!

用户98xxx09
用户98xxx09 6
2025-10-16 20:06
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关系?个人认为,在我们还没有完全进入发达国家之前,应偏重于应用科学,伟人说得好,发展才是硬道理。
午夜狂飙
午夜狂飙 5
2025-10-16 19:11
有必要迎合这帮香蕉loser吗,走好自己的路,让她们羡慕去
松香之林
松香之林 5
2025-10-16 19:09
这班孙子和国内殖人学阀里应外合,一唱一和
天津大麻花藤
天津大麻花藤 5
2025-10-16 17:43
瑞典科学院一辈子就干一件事,评诺贝尔奖
来自2次元
来自2次元 5
2025-10-16 19:43
人家说一句真话,点出了中国科研现状,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喷,中国要想一直强大,就是要鼓励有人做开创性的基础研究,每年国家投入那么多的研发经费,然后在别人的研究基础上做创新,做优化,出的应用成果比国外强难道不是应该的吗?恐怕这也不能作为否定开创性研究重要性的理由啊。我们曾经为中国的四大发明而骄傲,不就是因为他是开创性的,引领并改变了世界吗?当外国人在咱们发明基础上,制造出的坚船利炮欺辱旧中国的时候,难道古人这些伟大的发明就不再让你骄傲了吗?
用户18xxx16
用户18xxx16 4
2025-10-16 20:05
西方国家二战后几百个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但他们没有6代机!也上不了月球,太讽刺了
客舟听雨
客舟听雨 4
2025-10-16 20:17
这逼什么人?
~%死猫头儿%~
~%死猫头儿%~ 4
2025-10-16 17:07
你让你儿子不要用腿走路,用手倒立走路算开创性吧。
kongmuo
kongmuo 4
2025-10-16 19:40
事情都得有人去做 个人也好开创性的事 但开个头 更需要大量的人去做完全 修修补补最枯燥最显功力了 慢慢就有大批开创者 当然很快就有大批量开创者更好 但我们不急 做扎实做完善 自然而然就水到渠成出现开创者了 中国自古就这么过来的 感觉很正确啊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3
2025-10-16 19:49
中国不许钻牛角尖
wizard小猪
wizard小猪 3
2025-10-16 19:52
除开诺奖不说,其他说的不是事实吗?现在社会弥漫着浓浓的浮躁风气,什么真话都听不得,看看国家投入资金产出🆚是否可以达到华为产出比的十分之一
三爷
三爷 3
2025-10-16 20:28
我们改革开放才四十多年,我们走在大路上
shoulong
shoulong 3
2025-10-16 20:23
小编被公知骗了,或者小编就是故作不知。如果真如小编所说,中国的科技和经济为什么很多方面领先世界,欧美为什么不要命的天天想着制裁中国,而不是去想提高科技领先?
零点零七
零点零七 3
2025-10-16 18:30
国足
用户15xxx12
用户15xxx12 2
2025-10-16 19:04
羡慕嫉妒恨,无处发泄啊!
动力
动力 2
2025-10-16 17:11
中国的科研成果一定要外国承认吗
用户82xxx83
用户82xxx83 2
2025-10-16 19:56
说的很好!就是诺奖获得了一大堆,怎么近些年的科技亮点几乎都在中国?还有阅兵上那些武器你们造的出来吗?
用户10xxx50
用户10xxx50 2
2025-10-16 20:10
这篇文章有点唬人,可以从阿美那领点赏金。
用户17xxx03
用户17xxx03 2
2025-10-16 20:11
真正的好东西,谁会拿出来显摆呀!
安静的咸鸭蛋
安静的咸鸭蛋 2
2025-10-16 19:45
别跟着别人后面追,创造些让别人必然学的先进科技成果!靠哪些托坯出来的“人才”行吗?
太子辉
太子辉 2
2025-10-16 18:39
评职称的要求太多、博士也要求太多,需要各种论文来支撑,那么多人,一人一篇,不少了!
心上的菜刀
心上的菜刀 1
2025-10-16 20:30
老师都要写论文
用户10xxx37
用户10xxx37 1
2025-10-16 20:31
诺奖得主那么多他们为他们的国家带来了什么?中国没有诺奖,却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富强的科技大国。现在在看诺奖就是一个笑话。
Cy_yu
Cy_yu 1
2025-10-16 18:01
现在自己花钱发文章,不然评不上职称有钱有项目的都有圈子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