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事件”再次上演!2月1日,美国一哈佛教授痛惜:原本DeepSeek的工程师可以拿到英伟达的全职offer,美国却没有将他留住! 2023年夏天,潘梓正在英伟达实习,干的是AI算法相关的工作。 实习表现非常出色,英伟达直接给他抛来了全职offer,要知道,能进英伟达搞AI,是多少人的梦想,待遇和平台都是顶尖级的。 可是,没想到的是,潘梓正没有接这份offer。 当时国内的DeepSeek多模态团队才刚起步,全团队才三个人,环境和资源比英伟达小得多,完全是一个小作坊的规模。 但他二话不说,收拾行李回了国,成了团队的第四名工程师。 接下来的事情,懂AI的人都知道了。 DeepSeek一路逆袭,推出了R1等模型,表现非常亮眼,日活数飙到ChatGPT的23%,每天下载量接近500万,直接冲击了美国在AI领域的主导地位。 据说,这波冲击让美国相关公司的市值蒸发了约一万亿人民币。 潘梓正在其中立了大功,他参与了DeepSeek-VL2、V3和R1等几个关键项目,还担任了VL2模型的共同第一作者。 英伟达的高级研究科学家禹之鼎后来回忆,当时潘梓正选择DeepSeek的决定非常坚定,现在看到他取得的成绩,自己既意外又高兴。 所以哈佛教授Graham Allison才会拍大腿直呼痛心,他在帖子里直言,潘梓正的选择简直就是“钱学森回国”的现代版。 他感慨,美国的大学和企业知道抢顶尖运动员,但在科技竞争上,却留不住人才。 斯坦福的一份报告显示,DeepSeek团队里有49个人曾在美国高校或科研机构工作或学习过,但最终有31人回到中国。 以前很多中国人才留在美国工作,而现在越来越多人像潘梓正一样,选择回国创业或者科研。 禹之鼎的话点出了关键:如果美国继续搞地缘政治,对中国研究人员心存敌意,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脚。 潘梓正之所以回国,不是没得选,而是看到了国内的机会,在DeepSeek,他能直接参与核心项目,而不是在大公司里做一个普通工程师,这种成长空间显然更吸引人。 网友们看了也感慨:“以前是美国抢全球人才,现在中国也能留住自己的天才了。”“关键不是offer给得多,而是有没有真正的舞台。”“这哪是放走人才,简直是把机会送人。” 从现在看,潘梓正的选择非常明智。 他没去英伟达当‘大厂精英’,反而在DeepSeek成为关键骨干,亲手参与打造出能和ChatGPT掰手腕的产品。 而美国失去的,不只是一个天才工程师,更是错过了一个可能改变全球AI格局的机会。 人才从来不是哪个国家的私产,他们会往有尊重、有机会的地方去。 当年钱学森冲破阻碍回国,撑起了中国航天。 现在,潘梓正和他的同伴们选择归来,也在撑起中国的AI未来。 所谓的“人才流失”,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用脚投票。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观察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