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敢在亚洲与中国开战,但是日本绝对有胆子和决心,这与日本实力大小无关,与中国实力大小无关,在这种形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推进城镇化,更反对逼着农民都往城里挤。 最近不少人都在聊亚太这边的局势,有个点挺多人关注的:美国虽说在亚洲有不少军事存在,航母也常来巡航,但真要和中国开战,它却没那个底气。 不是说美国没能力打仗,而是代价太大扛不住 —— 现在中美经济绑得特别紧,中国在美國制造业链条里的位置没人能替,真要是起了冲突,美国老百姓先就得面临物价涨、东西不好买的问题,企业也得亏不少钱,失业的人还得变多。 再看财政,美国欠的债本来就多,光利息一年就得花上万亿美元,根本拿不出钱来支撑一场战争。军事上更不用说,中国在西太平洋的防御体系早就建起来了,美军要是真敢介入,航母被打沉、基地被瘫痪都有可能,而且一旦输了,它在全球的地位恐怕就保不住了。 可日本跟美国不一样,这些年行事特别激进,一点都不怕冒险。2025 年日本的防卫预算直接突破了八万亿日元,涨的幅度从来没这么大过,还在搞高超音速导弹、隐形战机这些明显不是用来防卫的装备。 更别说它还重新开始卖军工产品,连战斗机出口都放到了可行的范围里,从政策到立场,每一步都在往能打仗的方向靠。 其实日本这性子早有渊源,历史上好几次实力不如别人的时候,还主动挑事 —— 明治维新后国力刚有点起色,就敢打甲午战争;十年后又跟当时的强国俄国开战;二十世纪中期,就凭着那点资源和工业基础,还发动了太平洋战争。 说到底,还是因为日本是个岛国,能源和战略物资几乎都得靠海上运进来,一旦断了供应,整个国家都得陷入麻烦,这种没退路的焦虑,让它总想着破釜沉舟。 就在这样的局势下,长期研究三农问题的温铁军教授,之前在公开分享里说的话就很有道理。他不赞成一股脑地推进城镇化,更反对把农民都逼着往城里挤。 为啥这么说呢?先算笔账就知道,城市每接收一个农民,就得投 20 万进去搞基建,现在有 2 亿多农民工,这加起来就是 40 万亿的缺口,这还没算粮食、能源这些更根本的问题。 而且有些地方为了卖房子,把学校都搬到城里,逼着农民买学区房才能让孩子上学,这哪是推进城镇化啊,分明是把乡村的根都给挖没了。 更关键的是,乡村其实是国家的安全压舱石。往前看,上世纪苏联撤资的时候,是农村接收了上百万的知青;后来引进西方技术造成赤字,又是乡村接住了失业的人。 2020 年的时候,差不多 3000 万农民工回了乡,要是没有乡村接着,那后果真不敢想。现在局势这么复杂,谁也说不准哪天会有新的危机,要是把农民都逼进城里,就等于把自家的安全缓冲带给拆了。 还有粮食安全的问题也不能忽视。咱们国家只有 12% 的土地是平原,这些年城市一个劲地扩张,占了不少耕地。 早在 2015 年前后,咱们国家的农产品就有 30% 得靠从国外进口,从原来能出口粮食变成了得靠别人供应。 要是哪天国外不卖给咱们了,14 亿人的吃饭问题该怎么办?其实农民留在土地上,不是守着老观念不愿意动,而是在守护国家的生命线。 温铁军教授之前还提过 “离土不离乡” 的模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验证过管用 —— 那时候搞乡镇企业,农民在厂里上班不用去城里,既能挣到钱,家里的农田也没耽误种。 现在搞新型城镇化,本来该让产业留在县城里,让农民也能分到收益,可没想到被房地产资本带偏了方向。这些资本只想着把钱装进自己口袋,把风险都推给乡村,这样的做法根本经不起风浪。 毕竟咱们国家有 14 亿人,跟西方不一样,他们那种靠资本聚集起来的城市化模式,咱们的资源根本撑不起来。 温铁军教授还专门创造了 “townization” 这个概念,就是想分清城镇化和城市化的区别 —— 城镇化是城乡互相融合,城市化却是单向地从乡村掠夺资源。 现在局势这么紧张,更得明白乡村不是发展的包袱,而是能抵抗风险的本钱。不让农民被迫进城,不是反对发展,而是要守住国家的底线,只要乡村还在,粮食能种,人心稳定,不管遇到什么风浪,国家都有底气扛过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