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马凯硕有信心的地方,也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他认为,印度领导人始终保持清醒的战

马凯硕有信心的地方,也正是我最担心的地方。 ​他认为,印度领导人始终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在面对美国、俄罗斯、中国时都能用现实主义的态度去思考。他又以欧洲作为反面教材,认为欧洲领导人的政治水平已经大大退化,欧洲在未来的世界中只会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 ​记得在俄乌冲突发生时,我就提出一个观点。对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人才是政治人才。没有卓越的政治家,就不会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乌克兰什么都非常好,资源禀赋、工科人才、工业基础等,哪哪都优秀得让人羡慕,可这个国家始终没有生长出合格的政治家。 印度的“现实主义”背后,藏着难以忽视的内政短板。种姓制度的残留仍在撕裂社会,教派冲突年均发生数百起,这些内耗早晚会拖累外交决策。 马凯硕看好印度入常,可现实数据很打脸。印度人均GDP仅3000美元,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文盲率仍占人口近半,这样的基础撑不起大国责任。 所谓“战略清醒”也有投机痕迹。一边买俄罗斯的低价石油,一边接美国的武器订单,看似左右逢源,实则在大国间走钢丝,风险随时可能爆发。 欧洲的困境并非政治水平退化,而是一体化与国家利益的博弈。俄乌冲突中,德国为援乌拿出GDP的2%搞国防,却引发国内能源价格暴涨,民众怨声载道。 欧洲的分量从未真正减轻。它的经济体量仍与中国相当,工业产值占全球15%,只是在多极化世界中,从“独大”变成了“重要一极”。 马凯硕说欧洲“无足轻重”,可欧洲的科技实力摆在那。全球100强药企里欧洲占32家,新能源技术专利数量仅次于中国,这些都是硬实力。 乌克兰的悲剧确实是政治失策的恶果。2014年之后,几任领导人都在亲美与亲俄间摇摆,最终把国家拖进战争,肥沃的黑土地成了战场。 优秀政治家能为国家避坑。新加坡面积不如中国一个县,却在李光耀带领下,从渔村变成发达国家,靠的就是精准的外交定位和务实的内政政策。 印度的外交手腕终究要靠内政托底。莫迪政府搞“印度制造”,可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成本比中国高3倍,这些问题光靠外交技巧解决不了。 欧洲正在走出迷茫。2024年,德法牵头成立欧洲工业联盟,投入2000亿欧元发展芯片产业,用联合力量应对全球竞争,这正是政治智慧的体现。 判断政治水平高低,要看能否平衡眼前与长远。美国搞“小院高墙”,看似遏制了对手,实则让本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这才是短视的决策。 印度与周边国家关系紧张,先后与巴基斯坦、尼泊尔发生边境摩擦,甚至吞并过锡金,这样的外交记录,很难说有真正的战略远见。 欧洲的“慢决策”里藏着理性。面对能源危机,它没有盲目站队,而是用两年时间将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从40%降到12%,兼顾了安全与民生。 国家强大的根基,永远是内政与外交的统一。光有外交上的“现实主义”,没有内政的稳定发展,再精明的算计也难以长久。马凯硕 马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