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成功压制住日本!没有让这个国家成为超级大国,要知道,当时的日本离超级大国这个门槛,真的就差一只脚,谁料,美国出手了,不是一次打击,而是系统性收割,从各个方面,进行打压! 日本那时候真是富得流油,底气十足。它的汽车、家电、半导体这些玩意儿卖遍全世界,尤其是半导体行业,直接抢占了全球一半的市场份额。 当时东京一栋写字楼的价格据说能抵上美国整个加州。这种经济奇迹让日本信心爆棚,甚至悄悄谋划着到2030年让人口翻倍,经济总量逼近美国,铁了心要当“亚洲第一强国”。 美国产业工人可是憋了一肚子火,底特律的工人看到日本车就恨不得砸了,华盛顿的政客们也坐不住了,意识到这个“小兄弟”快变成抢饭碗的“大对手”了。 美国下手又准又狠,头一招就冲着日本的命门——对外贸易。它借着《美日半导体协议》这类东西,说日本搞“倾销”,逼着日本自主限制出口,还打开自己的市场。 这还不够,1987年里根政府更是直接对日本进口的电脑、电视这些商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这一通操作,目的就是打压日本最赚钱的出口行业,让它有货卖不出去。 更绝的是金融层面的收割。1985年,美国拉上几个发达国家搞了个“广场协议”,逼着日元大幅升值。 这下日本出口企业的利润哗哗往下掉,制造业立马被打懵了。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只好放水搞宽松,结果资金没进实体经济,全涌进房地产和股市,吹起个大泡沫。 美国这时候闷声不响,等到1989年,美联储突然加息,全球资本一下子全跑了,日本的经济泡沫“啪”一下就破了。东京房价腰斩,日经指数狂跌,日本所谓的“超级大国”梦也跟着碎了一地,从此开始了“失落的三十年”。 日本为啥这么忍气吞声?说到底还是它在政治和安保上得靠着美国这个老大。美国也一直对日本留着一手,既结盟又提防,特别是怕日本军国主义那套东西再起来,或者偷偷去搞核武器。 所以日本在美国的高压面前,大多时候只能选择妥协,指望着让步能缓和关系。结果呢,经济是垮了,想靠美国支持提升点国际政治地位的算盘也没真正实现。 美国这套打法,可以说是用汇率、贸易、金融这些手段进行“系统性收割”的典型例子,没动一枪一炮就把潜在对手给压了下去。不过它也没料到,自己在亚洲这么一折腾,反而给后来中国的崛起腾出了空间。 日本的很多产业和订单转移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亚洲地区。等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正好接住了全球制造业转移的盘子,一步步发展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国摁下了日本,却没挡住中国这个它眼中“更庞大的挑战者”的出现。 所以,美国成功压制住日本,算是它为了维护自家霸权精心策划并得手的一次行动。但历史的发展往往出人意料,今天的美国,恐怕也得好好掂量一下当年的手段是不是还能一直灵验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