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上海,顾女士拿着两张28年前,在建设银行的定期存款单,去取钱,却被告知存单时间太

上海,顾女士拿着两张28年前,在建设银行的定期存款单,去取钱,却被告知存单时间太长了,需要后台核对信息才可以取款,顾女士配合等待,可三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任何消息,银行称每天都在查,就是没结果,顾女士无奈,只能走投诉流程! 这两张存单是1997年存的,算下来都快三十年了,纸页早就泛黄发脆,边缘也有些磨损,上面的字迹却还清晰。当年顾女士存钱的时候,因为电脑字库不全,存款人姓名里的“佩”字被手动改成了“珮”,旁边还盖着银行的红印章,这在当年是挺常见的操作,顾女士也没当回事。 而且她手里还有几张同年份、同样改了名字的存单,之前在别的银行都顺顺利利取出来了,甚至有一张万元存单,连本带利拿了八千多利息,所以这次去建行取钱,她本来觉得就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儿。 今年六月,顾女士想着把这两张存单里的钱取出来用,本金加起来一共6000块,虽然不算多,但也是自己当年辛辛苦苦存下的积蓄。她特意抽了时间跑到建行网点,把存单递了过去,工作人员看了看存单,又在电脑上查了半天,然后跟她说,这存单时间太久了,系统里查不到相关信息,需要后台核对,让她先回家等消息,有结果了会通知她。 顾女士想着银行核对老数据可能确实需要点时间,就挺配合地回了家。可这一等,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了,一个月、两个月,始终没接到银行的电话。她心里开始犯嘀咕,到底是怎么回事,就算数据老,也不至于这么久没动静吧?于是她主动打了银行的客服电话询问,得到的答复还是“正在核对中,暂时没有结果”。 又过了一阵子,眼看三个月都快过去了,还是没半点消息,顾女士实在忍不住了,又跑到当初的网点去问。工作人员还是那套说辞,说每天都在查,可就是没找到对应的底根,让她再等等。这下顾女士不乐意了,自己的钱实实在在存在银行,有白纸黑字的存单为证,怎么就成了“查无此据”了? 她跟工作人员解释,自己之前类似的存单都取过,印章和修改痕迹都是当年银行留的,怎么到这儿就不算数了?可工作人员也只是说按流程来,他们也没办法,只能等后台核对。顾女士又气又无奈,这三个月里,她没少打电话、跑网点,可问题始终没解决,手里的存单就像变成了一张废纸,让她心里没底。 顾女士说,这钱存银行,图的就是个安全放心,没想到过了二十多年,取出来反倒这么难。银行说是系统升级、数据迁移可能导致信息丢失,可这是银行自己的工作失误,凭什么让储户来买单?她的存单是真实有效的,上面有银行的印章,还有当年的操作痕迹,这些都是铁证,银行没理由拖着不付。 后来她咨询了懂法律的朋友,朋友说,储户和银行之间是保管合同关系,存钱自愿、取钱自由是基本规矩,而且法律规定,存单纠纷的举证责任在银行,只要存单是真的,银行就得证明它无效,否则就该“见票即付”。银行自己的系统出了问题,不能成为拖延付款的理由,更不是让储户无限期等待的借口。 实在没办法,顾女士只能发起投诉,希望能通过监管部门的介入,让银行重视起来。投诉之后,银行的态度倒是有了点变化,开始每天给她打电话通报进展,说已经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组,还派人去了奉贤、厦门等地寻找当年的原始底根,可查来查去,还是没个明确结果。 顾女士心里挺不是滋味,她不是在乎这几千块钱,就是觉得银行的做法太不负责任了。28年前白纸黑字的承诺,怎么到了今天就不算数了?自己当年信任银行,把辛苦钱存进去,现在却要为银行的工作失误买单,耗费时间和精力去维权。 这事也让不少人感慨,银行的信誉是靠一次次靠谱的服务积累起来的,不能因为数据迁移、系统升级这些内部问题,就让储户寒了心。希望银行能真正重视起来,尽快找到解决办法,给顾女士一个合理的答复。毕竟,一张小小的存单,承载的不只是一笔存款,更是储户对银行几十年的信任,这份信任可不能随便辜负。 信源:2025-11-11 08:29·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