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外!号外 多国宣布放弃购买! 据据美国《空天部队》杂志和“战区”网站11月13日消息,荷兰国防部的一则官宣,该国将联合多个北约伙伴国彻底放弃采购美国波音公司的E-7“楔尾”预警机,这个涉及6架战机的跨国军购大单正式泡汤,本就麻烦缠身的波音再遭重击。 2023 年 11 月,比利时、德国、卢森堡、荷兰、挪威、罗马尼亚和美国这七个北约盟国刚凑一起敲定采购计划,原本想着抱团替换掉上世纪80年代就服役的老旧E-3预警机。 当时大家都觉得E-7预警机背靠波音大树,还有澳大利亚、韩国、英国之前采购的先例,应该是稳当的买卖,没成想这才过了一年,就闹出了集体反悔的戏码。说到底这事儿不能怪北约国家翻脸快,实在是波音自己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再加上项目本身槽点太多,谁也不想当冤大头。 先说说最让人头疼的成本问题,这E-7的价格就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窜,单机成本从最初的5.88亿美元直接飙到7.24亿美元,涨幅超过 23%,要是按当初计划的6架算,总投入得比原预算多花8亿多美元。 更离谱的是,美国空军自己采购的2架原型机,合同金额从25.6亿美元涨到36亿美元,硬生生超支10.4亿美元,连财大气粗的美军都扛不住,今年7月直接退出了这个采购联盟,带头大哥都跑了,其他国家自然没了底气。这些北约国家本来就面临国防预算紧张的问题,原本想着集体采购能压低成本,结果越等越贵,这笔账怎么算都不划算。 再看交付进度,更是让人望眼欲穿,原计划2026年8月就能首飞的原型机,硬生生推迟到2027年5月,后续批量交付更是没个准信。而北约的老E-3预警机已经定好2035年退役,要是按这个延误速度,很可能出现老飞机退役、新飞机还没到位的空窗期,这对防空需求迫切的北约国家来说,根本无法接受。 更让人不放心的是波音最近的质量口碑,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KC-46 加油机,4架新机里就有2架查出机身裂缝,还多次曝出加油吊杆强度不足、远程视觉系统失真等问题,甚至在机身里发现遗落的工具,这样的质量管控,让北约国家怎么敢放心下单E-7。 除此之外,E-7的性能也逐渐跟不上北约的预期,随着现代防空武器和空空导弹射程不断增加,传统预警机的战场生存力备受质疑,不少专家都觉得E-7这种常规预警平台,一开战就可能成为活靶子。 更关键的是,欧洲已经有了替代方案,瑞典萨博公司基于庞巴迪环球6500开发的“环球之眼”预警机,已经吸引了法国、德国、丹麦等国的兴趣,既然有更贴合欧洲需求的选择,没必要再死磕问题不断的E-7。 从2023年11月高调宣布采购,到2025年11月彻底放弃,这个跨度不到两年的跨国军购大单,最终以泡汤收场。对波音来说,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不仅错失了一笔数十亿的订单,还进一步影响了其在国际军贸市场的声誉,毕竟连北约盟友都不再信任,其他潜在客户难免会打退堂鼓。 而对北约国家来说,放弃E-7虽然暂时延缓了预警机更新计划,但也避免了陷入成本超支、交付延误、质量堪忧的泥潭,转而寻求更可靠的解决方案,也算是及时止损的明智之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