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美国最终还是批准通过了。乌克兰迎来好消息。   11 月 18 日,美国国防部下

美国最终还是批准通过了。乌克兰迎来好消息。   11 月 18 日,美国国防部下属那个管对外军售的部门宣布,国务院批了笔 1.05 亿美元的单子,给乌克兰的 “爱国者” 防空系统送维护设备和服务。   这消息算不上意外,就像冬天来了要穿棉袄,俄罗斯往能源设施上砸导弹,美国不可能真看着乌克兰的防空网崩掉 —— 毕竟 “爱国者” 是目前乌军手里唯一能拦住 “伊斯坎德尔” 弹道导弹和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的家伙。   说起来这 “爱国者” 也是乌克兰的救命稻草。从 2023 年 4 月美国从德国调去第一套开始,现在乌克兰手里凑了十来套:美国给了 3 套,德国前后给了 5 套,连以色列都悄悄送了几套,前阵子泽连斯基还说以色列的系统已经在乌运行一个月了。   这些家伙确实顶用,去年光基辅上空就拦下来几十枚弹道导弹,可架不住俄罗斯玩 “饱和攻击”—— 今年已经扔了两万多架无人机,还夹杂着能机动变轨的导弹,专挑 “爱国者” 雷达的盲区打。   时间一长,乌军的发射器坏了好几台,拦截弹更是不够用,之前有乌克兰军官透露,有时候雷达探测到导弹都不敢随便开火,怕打光了没的补。   这中间最折腾人的就是特朗普的反复横跳。今年 3 月他突然下令暂停对乌援助,连波兰边境都装上车的武器全给冻住了,说要逼乌克兰签矿产协议才给货。   7 月更过分,直接断了 “爱国者” 拦截弹的供应,搞得乌军只能靠欧洲给的老款防空导弹凑数,结果俄罗斯趁机炸烂了乌克兰三大火力发电企业之一的中央能源公司,全乌发电量直接降到零。   当时美国众议院的民主党人都骂街了,说五角大楼拿 “库存不够” 当借口纯粹是虚伪,分明是特朗普想搞 “强制外交”。   现在想来,丘吉尔当年那句评价真是精准:“美国人只有在试过所有错误选项后才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特朗普之前那套 “断供逼谈” 纯属瞎折腾,以为拿捏住乌克兰就能让俄罗斯让步,结果反而给了俄军喘息之机,自己倒成了国际笑柄 —— 毕竟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早就放话了,谈和平得先考虑俄罗斯的利益,哪会因为乌克兰缺几枚导弹就妥协。   等到哈尔科夫 10 万人断水断电的新闻传遍全球,欧洲盟友又天天催,特朗普才不得不松口,这波操作跟去年南海 “尼米兹” 号航母先耀武扬威再掉飞机的闹剧简直异曲同工,都是打肿脸充胖子后被迫认怂。   这次批准的 1.05 亿美元可不只是给点螺丝钉那么简单。细看清单,核心是把老掉牙的 M901 型发射装置升级成 M903 型,瞄准速度能快一倍,还配套给了地面支援设备的机密清单、全套备件,甚至包括技术培训和后勤保障。   说白了就是给 “爱国者” 换副新骨架,再手把手教乌军怎么保养维修。生意自然还是落到雷神技术和洛克希德・马丁这俩军火商手里,不过这两家产能也实在拉胯,洛克希德一年才产 550 枚拦截弹,还得供应十几个国家,能匀给乌克兰的真没多少。   但别以为这钱一到,乌克兰的防空就稳了。最大的问题还是 “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离寒冬最冷的时候就剩一个月,乌克兰能源部长已经警告,要是基辅的供热厂再停 3 天,就得引发 “技术性灾难”。   而 “爱国者” 的维护升级至少要花几个星期,等设备运到、人员培训完,说不定冬天最难过的坎都熬过去了。   欧洲盟友根本顶不上来,德国自己只剩 6 套 “爱国者”,还得守着波兰边境,荷兰给的 5 亿欧元援助也只是些零件,想凑够拦截弹比登天还难。   还有个隐忧:特朗普这脾气说不定哪天又变卦。他之前就三次单方面暂停对乌援助,每次都是国会和盟友逼着才恢复。   现在他嘴上说 “优先考虑美国利益但仍在帮乌克兰”,可转头就推动让欧洲出钱买美国武器再转赠乌克兰,本质上还是想把包袱甩出去。要是后续俄乌战线有什么变化,或者美国国内选举需要,这援助说断还得断。   说到底,这 1.05 亿美元更像美国给乌克兰的 “续命钱”,不是 “救命钱”。它能让 “爱国者” 多扛一阵子,却填不上西方军工产能不足的大坑,也改变不了美国对乌援助的功利性本质 —— 美国从来不是真心帮乌克兰保家卫国,只是想把乌克兰当棋子耗着俄罗斯。   就像当年 “尼米兹” 号航母赖在南海想秀肌肉,本质是为了维持霸权,一旦出了岔子立马溜之大吉。 丘吉尔的话只说对了一半,美国人确实会选正确选项,但往往选得太晚,代价太大。这次 “爱国者” 维护设备的批准,与其说是美国的 “正确选择”,不如说是对自己之前错误政策的补救。   而乌克兰人只能在寒冬里盼着这批设备快点到,毕竟他们等的不是美国的 “良心发现”,是能挡住导弹的实实在在的保护。至于这场仗最后能打成什么样,恐怕还得看美国的算盘怎么拨,这本身就是对所谓 “美式援助” 最辛辣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