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我

韩联社11月22日报道,南非G20峰会间隙,德国总理默茨对韩国总统李在明说:“我们正在考虑对中国的战略,想请教韩国对中国的看法。”   这说明,高高在上的德国人,开始虚心请教亚洲国家,并开始认真调整对中国的战略了。   11月,南非约翰内斯堡举办的G20峰会让不少人把目光再次聚焦到全球大国之间的互动。   就在峰会期间,德国总理默茨和韩国总统李在明之间的一段对话,被韩联社报道出来,迅速成了国际舆论场上的焦点。   默茨主动向李在明请教,想听听韩国是怎么看我国的。这种场面,放在以往其实挺少见。   要知道,德国一直在欧洲是领头羊的地位,向亚洲国家请教“对我国的看法”,多少让人感觉到国际格局的微妙变化。   不夸张地说,德国经济的很多核心产业都离不开我国这个大市场。反过来,德国的技术和管理理念,也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绿色转型起到过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德国总是把对我国的合作当成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但这两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德国的对华政策也开始出现调整苗头。   时间回到2022年,俄乌冲突、能源危机、全球供应链吃紧等问题接连爆发,欧洲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外交策略。   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的支柱,受到的影响最直接。对我国的依赖成了德国国内争论的热点。   有的人觉得,继续加深和我国的经贸往来才是正路,毕竟全球供应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   但也有人担心,一旦外部局势再有变动,德国过度依赖我国市场会不会带来隐患?   到了2023年,德国干脆把这种权衡写进了国家安全战略里。文件里第一次明确提到,对华关系要“降低依赖,加强风险防范”,但同时还得保持合作。   这里面透露出来的信息很清楚,德国不是要和我国断来往,而是希望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继续把合作做下去。   德国媒体也做过不少解读,认为德国政府这次是想走一条更灵活、更务实的路,不盲目依赖,也不搞脱钩。   默茨本人在不少场合都说过,希望中德能保持稳定、可预期的合作关系,同时也要注意潜在风险。这些表态,其实反映了德国对当前全球复杂局势的认知。   再说回G20峰会,默茨为什么会选择去向李在明请教?这一点其实挺耐人寻味。   韩国在中美之间一直走得很巧妙,既和我国保持了稳定的经贸联系,也和美国、欧洲有安全合作。   据韩联社报道,李在明很坦率地说,亚洲国家普遍对我国持开放态度,重视互利共赢。   而在经济层面,德国其实早就在做调整。2023年以来,德国对外资安全审查越来越严格,尤其针对关键基础设施和高科技领域。   德国外长贝尔博克2023年访华时就表示,德国支持欧盟整体的“去风险”思路,不主张断绝和我国的经贸联系,而是希望通过交流和对话来处理分歧。   欧盟内部的政策变化也让德国不得不做出调整。2023年,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多次强调,对我国要“去风险不脱钩”,保障欧洲自身产业和供应链安全。   德国作为欧盟的主心骨,当然要在欧盟统一政策下行动。这也是为什么德国在对我国的关系上,总是得兼顾欧盟整体利益和本国实际需要。   德国也没少在欧盟内部呼吁,处理与我国的关系还是要多对话、少对抗。通过这些努力,德国让自己既能在欧盟扮演桥梁角色,又能让本国企业继续在我国市场深耕。   我国这边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无论是外交部还是驻德国大使馆,都强调中德关系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大。   我国商务部、工信部也持续推动中德产业对接。事实证明,中德经贸关系的基本盘依然很稳固,合作空间依然很大。   德国媒体对这次默茨和李在明的交流也给予了高度关注,普遍认为德国新一轮对华战略调整,体现了更多理性和灵活性。   李在明还建议德国坚持多边合作、促进地区和平,这和我国一贯坚持的多边主义理念高度契合。   德国表现出的务实态度,不是简单的对抗,也不是盲目跟风,而是希望在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找到对双方最有利的合作方式。   近几年,欧盟各国对我国的态度趋于多元,有的更看重经济合作,有的强调供应链安全。     随着中德、中欧高层互动不断,两边在绿色转型、数字经济、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推进。   德国的政策调整,更多是适应新的国际局势,而不是单纯的对抗或者疏远。   德国在面对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复杂局势时,正努力用更开放、理性的方式处理与我国的关系。   对我国来说,继续深化与德国及欧盟的合作,推动互利共赢,是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大势的选择。   这场G20峰会上的对话,不只是一次外交场合的交流,更是中德、中欧关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新节点。   参考;默茨会晤李在明:要制定对华战略,想听听韩国看法——观察者网

评论列表

fchhds
fchhds 5
2025-11-25 00:14
史上最反华
qtoonn
qtoonn 2
2025-11-24 17:15
企业是会脚投票的,你问韩国有什么用,如果还是绿党长期执政问谁也没用,只会有更多德国企业来中国实现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