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落基山研究所发布《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新图景》

转自:中国改革报

本报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日前在巴西贝伦市闭幕。本届会议旨在聚焦气候投融资机制、公正转型、气候适应等核心议题,推动各国更新和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NDC),以强化全球减排承诺,提升气候行动的力度与透明度。在COP30期间,落基山研究所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洞察专题报告,涵盖电力、工业低碳转型、航空航运减排、甲烷控排、农业农村减排固碳和碳移除等关键领域。作为该系列报告之一,落基山研究所与空中客车联合发布了《中国可持续航空燃料新图景》生物质SAF篇和电制SAF篇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全球航空行业减排对可持续航空燃料(英文简称“SAF”)的迫切需求,系统梳理了生物质SAF和电制SAF这两种行业主流技术路线,旨在清晰呈现中国在SAF领域的发展机遇和潜在挑战,以及可供借鉴的加速发展战略,为行业利益相关方提供决策参考和行动建议。

为完整呈现中国和全球SAF市场未来5~10年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本系列报告针对生物质SAF和电制SAF的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对中国和全球其他典型国家在加速SAF推广应用方面采用的政策措施,以及从现在到2030年或2035年两种技术路线的资源潜力、产能空间和成本经济性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并分别选取了国际上在生物质SAF和电制SAF领域具备较大发展潜力的几个典型国家,在政策、资源、产业基础、产能和成本等维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

研究团队对中国生物质SAF的生物质资源禀赋、SAF产能潜力与成本经济性等核心要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并选取美国、巴西和印度这三个生物质资源和生产能力都相对充足的国家,将它们分别与中国进行了对比。报告估算,在仅考虑原料供给能力的情况下,到2030年上述四国生物质SAF的理论生产能力上限约为4313万吨/年,其中,中国由于资源禀赋优势较大,且技术转化能力不断提升,其生物质SAF理论生产能力可以达到2546万吨/年,是全球生物质SAF未来供给的主力军。报告预计,到2030年,中国有望在全球生物质SAF市场中发挥显著的引领作用。

在电制SAF篇报告中,研究团队针对电制SAF的主要生产原料及其技术和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电制SAF的各项技术成熟度差异显著,其中以绿氢的生产和空气捕集技术为最核心的要素,而这两项技术在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方面所面临的挑战,也是电制SAF要在短期内实现快速规模化发展需要面临的主要难点。

基于此,落基山研究所分析认为,到2035年前,电制SAF不会成为全球市场主流。因此,在5~10年的短周期内,生物质SAF仍然将成为航空行业脱碳的最主要技术选择,而随着风光发电成本的进一步降低,绿氢和DAC等新型技术的进一步规模化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可再生资源禀赋优势较为明显,且清洁能源技术具备一定先发优势的国家将在中长期电制SAF市场中占据一定的主导地位。

“可持续航空燃料是推动全球航空业迈向净零排放的关键解决方案,其推广应用为全球各国创造了十分广阔的新型能源创新和发展的市场机遇。”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表示,未来,该所将继续携手政策制定者、企业及行业伙伴推进创新交易模式,加快SAF生产和应用市场的规模化,促进成本的快速下降,为航空业实现低碳转型助力。

(张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