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9日,交通运输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推进“人工智能+交通运输”行动的四大核心举措。此次行动以《关于“人工智能+交通运输”的实施意见》为纲领,通过科技攻关、技术底座夯实、场景深化应用、产业生态优化四维并进,推动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规模化创新应用,助力交通强国建设迈向新阶段。

科技攻关突破核心壁垒在“十五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中,交通运输部聚焦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布局人工智能与交通融合的关键技术攻关。通过组织创新主体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动态场景感知、复杂环境自主决策、群智协同控制等共性技术,研发智能驾驶系统、远程驾驶座舱等装备,并创新发展模式。目前,已形成“大通道货车智能驾驶”“内河货运船舶自主编队航行”等六大创新工程,预计在“十五五”期间全面落地实施。
技术底座夯实数智根基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作为技术底座,采用“1+N+X”架构,统筹开发算法库、数据集和工具链。交通运输部制定《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建设方案》,构建包含算力调度、知识中枢、训练推演等功能的共性技术底座。目前,已启动首届综合交通运输大模型智能体创新应用大赛,吸引748支队伍参赛,挖掘出超千项创新场景创意。同时,交通大模型创新与产业联盟成立,55家龙头企业、AI头部公司及高校院所共建产业生态,推动技术共研、数据共享、标准共建。
场景应用激发行业动能通过实施人工智能“十百千”创新行动,围绕智能驾驶、智慧公路、智慧航运等十大领域,布局超百项试点示范,带动上千家创新主体参与。已梳理出860项典型场景,重点推进智能驾驶大模型、成套测评技术提升等标志性工程。例如,在智慧航运领域,推进港口智能感知网络建设,实现码头设备数字化改造和自动化升级;在智慧民航方面,推动航班运行态势精准感知与智能恢复,提升机场运行保障效率。
产业生态优化创新环境遵循“市场主导、政府支持”原则,交通运输部鼓励各类创新主体参与,完善“人工智能+交通运输”标准体系。通过“以赛促研、以赛促用”,激发全行业创新活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目前,已形成较为完备的交通领域人工智能治理体系,推动从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驱动转变,从单点技术应用向系统智能升级迈进。
此次行动标志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正式步入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的新纪元。通过四大核心举措的协同推进,不仅将加速智能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更将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慧交通产业集群,为交通强国建设注入强劲科技动能,助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