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浪潮中,惠州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释放发展势能。凭借临深临莞的区位优势、雄厚的石化能源与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以及广阔的城市发展空间,这座城市的经济总量持续攀升,不仅被外界普遍看好将跻身 “广东省第五大经济城市”,更朝着 “万亿级经济体” 的目标稳步迈进。经济版图的扩张与城市能级的提升,往往伴随着行政区划的优化调整 —— 未来,惠州或将重新审视自身发展实力,“撤县划区” 的议题,正逐渐从期待走向现实。
在潜在的撤县划区名单中,惠东县无疑是 “众望所归” 的首选。作为惠州面积较大、综合实力突出的县域,惠东早已形成成熟的发展格局:经济上,其滨海旅游、制鞋业、海洋产业多点开花,年 GDP 常年位居全市县域前列;人口上,常住人口超百万,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具备承接城市功能外溢的基础;旅游资源更是独树一帜,巽寮湾、双月湾等滨海景区享誉大湾区,成为惠州文旅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无论是经济规模、人口承载力还是资源禀赋,惠东都已具备融入中心城市发展的条件。
紧随惠东之后的博罗县,同样是惠州撤县划区的有力候选。地处惠州西北部的博罗,是大湾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与产业承接地:一方面,其电子信息、智能家居、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逐步壮大,与惠州主城产业体系高度契合;另一方面,罗浮山等生态资源丰富,既满足城市居民休闲需求,也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支撑。近年来,博罗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与主城的衔接日益紧密,早已具备 “撤县设区” 的现实基础。
行政区划调整的价值,在惠州现有城区早已得到印证。如今的惠城区作为主城核心,集聚了行政、商业、文化资源,成为城市发展的 “心脏”;惠阳区则依托临深优势,承接深圳产业外溢,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 两地从 “县” 到 “区” 的转变,不仅加速了资源统筹与基础设施一体化,更让招商引资拥有了更灵活的政策空间与更广阔的平台。可以想见,一旦惠东、博罗完成撤县划区,两地将摆脱县域发展的局限,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等方面与主城深度融合:滨海旅游资源将更高效开发,产业园区将承接更多优质项目,道路、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也将迎来升级,真正实现 “脱缰野马” 般的发展加速度。
从县域经济到都市经济,从单点突破到全域协同,惠州迈向万亿级城市的过程,也是城市空间重构与资源整合的过程。撤县划区不仅是行政区划的 “更名”,更是城市功能的 “提质”—— 它将推动惠东、博罗进一步融入大湾区发展格局,也将让惠州的城市骨架更舒展、发展动能更充沛,最终为这座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强劲活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