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刚刚,AI业绩超预期!阿里算力产业链,周三要启动了?(概念股)

就在今晚,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AI味”十足的三季度财报。截至三季度,阿里总营收达2477.95亿元,同比增长5%。但是更

就在今晚,阿里巴巴交出了一份“AI味”十足的三季度财报。

截至三季度,阿里总营收达2477.95亿元,同比增长5%。

但是更令人瞩目的,是阿里云以398.24亿元的收入、34%的同比增速,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这或许不止是技术突破的信号,更可能是产业资本加速涌入的风向标。

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正式确认,未来三年将在AI+云基础设施领域投入3800亿元这个额度可能还会放大。

而过去四个季度,公司已砸下约1200亿元,相当于三年计划的三分之一。

根据阿里财报电话会议上的交流情况来看,阿里高管甚至直言:“3800亿这个数可能少了,实际投入可能更高。”

在AI需求井喷、算力持续紧缺的背景下,阿里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构建“全栈AI能力”。

这场由巨头引领的算力基建浪潮,不仅重塑云计算格局,更可能将撬动一条横跨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光模块、液冷、软件生态的庞大产业链。

一、阿里还会持续加大AI资本开支

1、AI资源供不应求,在手订单充足

阿里CEO吴泳铭在财报电话会上明确表示,未来三年不太可能出现AI泡沫,AI资源整体将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阿里云坦言,当前AI服务器上架速度“严重跟不上客户订单增长”,在手订单仍在持续扩大。这意味着,只要产能跟得上,收入就能兑现。

2、阿里云已成中国AI云市场龙头

据Omdia最新报告,2025年上半年,阿里云在中国AI云市场份额高达35.8%,超过第二至第四名总和。

客户名单包括NBA、万豪、中国银联、博世等全球头部企业,这可能不止技术认可,更是商业落地能力的证明。

3、全球化扩张提速,基建先行

阿里云目前已在全球29个地区运营91个可用区,并宣布在巴西、法国、荷兰新建数据中心。

海外市场的打开,将进一步放大其对底层硬件与基础设施的需求。

二、“AI+云”正从成本中心转向利润引擎

过去,AI投入更多还是投入为主,但是利润先对比较多。

但如今,在AI驱动下,云服务的价值逻辑正在重构。

参考目前最近的数据,三季度阿里云本季度34%的高增长,不仅来自传统IaaS扩容,更关键的是高毛利的PaaS和MaaS(模型即服务)收入占比显著提升。

例如,企业客户为Qwen大模型API、定制化Agent开发、AI训练平台等支付溢价,这使得阿里云的单位算力变现能力大幅提升。

这个数据或许可以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阿里开始走通了这个模式。

三、阿里算力产业链

阿里巴巴的AI投入并非“撒钱”,而是聚焦于全栈式AI基础设施,覆盖从底层芯片到上层应用的完整链条。

1、AI芯片

阿里自研的含光AI芯片已迭代多代,但面对爆发性需求,仍需大量采购其他芯片企业的。

国内多家芯片厂商有望受益于阿里AI基建扩张。

2、AI服务器

单台AI服务器价值量是传统服务器的5-10倍。

阿里云大规模扩容,可能会拉动对AI服务器的需求。

3、数据中心与电力配套

根据之前阿里对3800亿投资中的梳理,可能预计超60%将用于数据中心建设。

另外,参考目前阿里新建的数据中心强调“绿色低碳+高算力密度”,对液冷、高压直流供电、智能运维提出更高要求。

4、C端AI应用,千问App提升AI应用生态

上周,阿里上线“通义千问App”,公测一周下载量破1000万,并计划接入电商、地图、本地生活等场景。

就这方面直接带动国内AI应用的市场热度,其实这不仅是用户入口,更可能是AI商业化闭环的关键一环。

写在最后

当一家公司愿意用3800亿投入AI,或它或不是对技术追求,更可能是时代的追求。从产业视角看,这反映了AI基础设施成为数字时代关键入口的趋势。

在一个以AI算力为底座的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大趋势之下,产业链上的每一个齿轮都可能被带动旋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绝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引导或承诺,仅供学术研讨。

如果觉得资料有用,希望各位能够多多支持,您一次点赞、一次转发、随手分享,都是笔者坚持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