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个奇妙的中成药,祛风寒、治感冒、止咳嗽,还能抗炎抗菌抗病毒

在民间,很多人抱着“小病拖,大病磨”的态度来对抗病痛的折磨,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哪怕就是一个极其寻常的感冒,如

在民间,很多人抱着“小病拖,大病磨”的态度来对抗病痛的折磨,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是不可取的。哪怕就是一个极其寻常的感冒,如果体质很好的话,可能不打针、不吃药,一个星期左右也就好了。但是如果体质稍微差点的,就没有那么侥幸了,往往一个小小的感冒,最后酿成要住院治疗的大病了,因此,不要轻视任何小病,毕竟,“点滴之疴”也有可能演变成“膏肓之疾”。

说到感冒这样的寻常小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就会导致咳嗽,咳嗽如果不及时治疗,很有可能给人体的肺脏带来严重的负荷,最终引发大病的,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所以,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种感冒咳嗽二病并发的情况。在感冒咳嗽这种困扰人体健康的病种里,其实也要细分各种类型,不过,在感冒咳嗽的病种里,外感风寒引起的,却屡见不鲜。

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如果方药对证的话,其实治疗起来也是颇为容易的,但是如果早期没有对证用药的话,不仅疾病得不到治疗,还有可能引发新的问题。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咳嗽,自古以来就有名方无数,不过,有一个由千古名方改良而成的中成药,却在当今的临床中大放异彩,它就是通宣理肺丸(颗粒)。

通宣理肺丸相传出自明代医学家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主要由“麻黄、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麸炒)、黄芩、甘草”等中药组成。全方具有解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风寒束表,肺气不宣所致的感冒咳嗽和咳喘,感冒咳嗽主要以“发热,恶寒,咳嗽,鼻塞流涕,头痛,无汗,肢体酸痛”等症状为主,咳喘主要以“发热恶寒,咳嗽,气喘,鼻塞流涕,头痛,无汗”等症状为主。

通宣理肺丸(颗粒)这个中成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可以追溯至宋代官修方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参苏饮。据《局方》记载,参苏饮是由“人参,紫苏叶,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枳壳、木香、陈皮、甘草、桔梗”等中药组成。两相对比,不难发现,通宣理肺丸(颗粒)这个中成药,是由参苏饮去掉人参、葛根、木香,加上麻黄、杏仁、黄芩组成的。

那么,通宣理肺丸(颗粒)为什么要用麻黄、杏仁、黄芩,替换掉参苏饮中的人参、葛根和木香呢?这其实还得从两个方药的核心用途说起。参苏饮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有痰饮的患者,当然这还有一个大前提,那就是气虚。而通宣理肺丸(颗粒),主要是应对的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没有气虚的这个前提,所以用麻杏宣肺,力大效宏。

通宣理肺丸(颗粒)这个中成药,它的配伍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这就得从它的君臣佐使说起。先来说君药,全方以麻黄、紫苏叶为君药,这两味中药联合使用,能够起到疏风散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再来看看臣药,全方以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为臣药,其中前胡、杏仁主要起到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桔梗主要起到宣肺化痰利咽的作用,陈皮、半夏主要起到燥湿化痰的作用,茯苓主要起到健脾渗湿、以杜绝生痰之源的作用。

君臣药物的组合,就已经具备疏风散寒、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了。再加上佐使药的配伍,就更加的相得益彰了。全方以黄芩、枳壳为佐药,其中黄芩清泄肺热,还能起到防御外邪向内郁积而化热,更能防止麻黄、半夏的温燥太过的可能;而枳壳主要起到理气的作用,使得气行则痰化,痰化则津复。最后来看看使药,全方以甘草为使药,主要起到化痰止咳、调和诸药的作用。

不得不说,通宣理肺丸(颗粒)这个中成药,在解表散寒、宣肺止咳方面,的确占有一席之地。随着现代研究的深入,发现通宣理肺丸(颗粒)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缓解支气管痉挛,镇咳,祛痰,平喘等药理作用;因此在临床上适用范围很广,可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顽固性咳嗽等疾病[1]。另有研究发现,通宣理肺丸还可以治疗急性鼻炎,荨麻疹,便秘等疾病[2]。

通宣理肺丸(颗粒)这个中成药,不愧是在千古名方的基础上化裁与改良而成的,在临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需要记住的是,在使用通宣理肺丸(颗粒)这个中成药的时候也有一些注意事项,不可大意。一是孕妇以及对本品过敏的人,禁用;二是高血压、癫痫、中风、心律不齐等疾病的患者,过敏体质者,风热感冒、痰热咳嗽以及阴虚干咳的人群,运动员,慎用;三是支气管扩张、肺脓疡、肺结核、肺心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年老体虚、儿童、哺乳期女性,如要使用,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四是在用药期间,饮食要清淡,戒烟忌酒以及辛辣刺激食物。

参考文献

[1]郇宜俊,张宝华,杜大军.家庭实用中成药(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靳凤菊.通宣理肺丸临床应用举隅[J].河北中医药学报,1997,12(4):18-19.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子,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