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8.98万起售 配三连杆后悬和86%得房率 就为干掉同价位“网约车”?

现在手握十万块预算挑纯电轿车,确实挺纠结的。市面上要么是一些设计平平,主要面向运营市场的车型,要么就是一些为了个性把实用

现在手握十万块预算挑纯电轿车,确实挺纠结的。市面上要么是一些设计平平,主要面向运营市场的车型,要么就是一些为了个性把实用性抛在脑后的样子货。所以当零跑B01这款车出来,能做到上市次月(8月)就卖了10171辆,9月份交付量也稳稳站在万台以上,这事儿就挺有意思了,说明它精准地切中了一大批人的需求点。大家真金白银地投票,图的是啥?我琢磨着,关键就在于它把一些过去得加钱才有的东西,直接放在了8.98万到11.98万这个价位里。比如650公里的续航,对于很多人来说,基本就告别了里程焦虑,甚至连激光雷达这种硬件都给到了选择列表里,这在同价位里确实是挺有诚意的。

大家买车,除了看产品本身硬不硬,更关心这个品牌靠不靠谱,售后服务能不能跟得上。零跑整个品牌在9月份交付了超过66000辆车,这个体量摆在这,说明它不是只靠B01一款车撑着。而且他们有自己的LEAP3.5技术架构,还跟Stellantis集团和一汽集团有合作,在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点都快铺到1500家了,这种规模至少让人买车之后心里能踏实点。从我实际开下来的感受看,这车的底盘调校是偏向舒适稳健的风格,日常过个沟坎儿处理得挺干脆,不会有那种松散的感觉。它可能不会给你带来强烈的驾驶激情,但作为一台日常代步车,它给你的那种安稳感和省心劲儿,恰恰是这个价位消费者比较看重的。对于那些注重实用,希望配置丰富,同时对续航又有要求的朋友来说,B01确实是个绕不开的选项。

在这个价位选纯电轿车,确实很容易碰到那些设计上不太走心的车型,感觉很多车厂的心思就没放在咱普通家庭用户身上,造型要么平庸要么用力过猛。零跑B01(读测评)给人的感觉就挺不一样的,它没有那种廉价的堆砌感。那个车身侧面,据说灵感来自旗鱼冲刺的姿态,溜背角度做到了17.2°,线条一笔带过,看着特别舒服。而且这不光是为了好看,风阻系数压到了0.197Cd,这在同级别里是比较抢眼的,跑高速的时候电耗表现会好一些,这是实打实的好处。前后灯组的设计也花了心思,不是随便拉一条灯带就完事儿了,点亮之后有自己的特色。车屁股上那个翘起来的小鸭尾,尺寸刚刚好,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又没那味儿了。车身颜色选择也多,提供了8种,从常规的光电白到很跳脱的摩根粉都有,覆盖的用户群还挺广的。不过,有件事得提一下,车里一些镀铬件和氛围灯,晚上开的时候可能会在后视镜里形成反光,有点碍事儿。不少车主习惯上车就把它关了,这点要是能优化下就更好了。

坐进车里,感觉这套内饰设计确实有点想法,跟同级别一些车型拉开了差距。整个座舱的基调,基本是由那块14.6英寸的2.5K分辨率中控屏和8.8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奠定的,为驾驶员提供了比较清晰的信息交互。车厢里能摸到的地方,软性包裹给得挺足,一些细节比如空调风口和门板上的镀铬饰件,还有座椅上那种竹节元素的打孔,都让氛围不那么单调。不过,短板也比较明显,硬塑料件的比例偏高,手感比较一般,平时放东西不注意就容易刮花,而且有车友反映新车味道散得比较慢。最有意思的设计在副驾前方,预留了6个“魔术拓展坞”和一个矩形凹槽,给了后期自己发挥的余地,可以加装储物盒或者手机支架,可玩性很高。空间表现也挺实在,身高180cm的体验者坐进去,前排头部有一拳多的空间,后排腿部差不多两拳,而且后排地台是纯平的,座椅靠背角度也能调,对长时间乘坐的舒适度照顾得比较到位。

别光看它2735mm的轴距,这车在空间营造上真正有料的地方,是那个高达86%的得房率。这意味着啥呢?就是后排即便坐满三个成年人,彼此的肩膀和腿部也都有舒展的余地。车顶的弧度处理得不错,高个子坐进去头顶也还有富余,视野感觉很开阔。再聊聊储物,常规状态下460L的后备厢,日常采购、放个儿童推车都绰绰有余。偶尔需要拉点大件儿,把后排一放倒,那个装载潜力对一个家庭来说,无论是假期出游还是日常应急,基本上都能应对自如了。

一上手你就能感觉到,这车跟咱们平时开的那些买菜前驱车不太一样,后轮驱动让车尾的动态更活跃一些,起步加速的时候车身姿态也比较稳。它给了三种动力让你选,136马力比同价位的油车强点儿,180马力日常开绝对够使,想偶尔撒个欢儿就得上218马力的版本,6.4秒的破百成绩也能带来些推背感。开起来的感觉是,动力踩下去响应挺跟脚的,不会有那种突兀感,动能回收的力度调得好的话,单踏板操作也比较轻松。底盘调校偏向紧致,过减速带或者烂路的时候,能感觉到悬挂在努力工作,后悬挂是三连杆的结构,滤震处理得还行。车底还有护板,走烂路心里能踏实点。它那个LMC融合控制技术算是个加分项,能在一些紧急状况下,比如高速爆胎或者路面湿滑时,帮你稳住车身,对家用来说是个不错的安全配置。

聊电车,续航肯定是绕不开的话题,尤其是在十万这个级别,大家对续航都很敏感。账面上,它有430公里、550公里和顶配650公里(CLTC工况)这几个版本,数据看着挺亮眼。但实际开下来怎么样,车主们的说法就比较多样了。有在北京的朋友实测,650公里的版本综合下来能跑个八九折,高速跑得多大概在400公里出头。但也有人反映高速上跑个90公里的来回,表显续航掉了140公里,觉得折扣打得有点狠。这里有个小窍门,可以在车机里把续航模式调成动态,它会根据你的驾驶习惯来估算,多开开就准了。补能速度还不错,官方说从30%充到80%只要18分钟,在服务区上个厕所、喝杯咖啡的工夫,电就补得差不多了。另外它的那个27合1热管理系统也挺关键,能让续航在冬天开暖风、夏天开空调的时候,不至于掉得太离谱,减少点里程焦虑。

聊到这台车的智能部分,它的座舱硬件给得挺实在的。基础版直接上了8155芯片,而带激光雷达的版本更是用上了8295和8650两颗芯,硬件底子不错。我试了下导航听歌再加语音聊天,多任务处理下来确实没掉链子,甚至我手快连开十来个应用,也没感觉卡。屏幕界面也挺清晰,边边角角没啥毛刺感。语音沟通也比较顺,不用老是喊“你好xx”,能连续聊几句。不过中控屏工作久了发热比较明显,好在目前还没碰到过因为过热就黑屏死机的问题。至于驾驶辅助功能,那个能记忆最长500米路线的停车场泊车辅助,对有固定车位的人来说,确实省事儿。但在高速路上,它的车道居中辅助表现就有点一言难尽了,过弯时会突然减速,感觉有点突兀,偶尔还会跟你较劲,想争夺方向盘的控制。泊车辅助也就能停停那些划线特别标准的车位,稍微复杂点就有点懵,感觉这套硬件的潜力还没完全挖出来。

聊聊零跑B01(用车口碑)这车,六个版本确实容易看花眼,但说实话,大部分人的需求,其实就集中在这三款里头。如果你平时上班路不近,周末还想带家人去周边转转,那9.58万的550舒享版就挺实在,550公里的续航心里有底,倒车有个后雷达,心里踏实点,头顶多个天窗,车里也亮堂。经常跑长途的朋友,我建议你多花点预算上到10.98万的650悦享版,650公里的续航跑起来不慌,能少进好几次服务区。它带的跟车巡航和车道保持辅助功能,在高速上确实能让右脚放松不少,跑久了没那么累人。至于预算充足,又喜欢尝鲜科技的朋友,那11.98万带激光雷达的顶配就是你的菜了。多了个激光雷达,意味着它对周围路况的感知能力会更细腻些,在一些光线不好或者路况杂乱的地方,它的驾驶辅助系统能给你更强的信心支持。虽然价格上去了,但从长远看,这个配置带来的体验提升还是物有所值的。

想花10万块左右买台纯电家轿的人,确实会有点纠结,因为不少车型开在路上,总有点网约车的既视感。不过零跑B01算是提供了一个不同的思路,它在外形和内饰上花了些心思,看着挺清爽。关键是市场反馈不错,零跑整个品牌9月销量突破了6万台,而B01单车就贡献了过万的销量,这在同级里算是个挺显眼的成绩。大家普遍反映这车续航比较实在,开起来底盘也挺整的,不像有些车松松垮垮,这就让它更贴近家用车的定位。

650公里的续航对多数人来说,一周充一次电差不多就够了。底盘调校也下了功夫,开起来有种紧凑感,过弯的支撑做得比较到位,后置后驱也保留了一些驾驶乐趣。车机用上了8295芯片,操作起来反应速度和流畅度都还行,点啥都挺跟手的。再加上有激光雷达硬件支持的驾驶辅助系统,跑高速时也能多一份从容。当然了,车好不好开,空间宽不宽敞,这些光看参数是没感觉的。真心建议去实际开一圈,尤其是感受下它的底盘质感,说不定会刷新你对这个价位车型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