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面试聊数分项目,不是非得用STAR法则
思宇在爬职场楼
2024-08-05 15:59:27
之前我们在数据分析师面试中,但凡聊起自己做过的项目,都喜欢套用STAR法则,即先讲项目发生的背景,再引出项目的目标,随后通过项目中自己的各种分析框架和做法概括展现数据分析能力,最后给出结果。这样讲一点毛病没有,框架清晰,思路顺畅,且不太可能出错。但作为一个工作快5年,已经参加过大小几十场面试的人来说,我越来越觉得,STAR框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的反而是如何去实现“高效沟通”。
而面试中的高效沟通,会集中体现在讲项目上。讲项目,STAR不STAR一点都不重要,比如不用STAR,还可以用RSTAE,先将项目带来的好结果,引起别人兴趣,然后再展开后面的故事,但这些都是“术”,最基本的“道”是把事情说清楚。所谓说清楚,需要想明白两层:
1️⃣面试官更想听到什么?
2️⃣我希望我的面试官领悟到什么?
先说面试官想听什么,对于数据分析这种岗位来说,比较关注的无非两点:
1️⃣你对业务的理解能力和对问题的拆解能力;
2️⃣作为数分,是否真的通过分析影响到了业务决策
这是数据分析师日常工作中核心需要关注的两个素质,前者决定了是不是能把一个业务问题分析清楚,后者决定了是不是能相对自闭环地贡献业务价值。所以自然就成了面试中,面试官更为关注的环节
再说说我希望我的面试官领悟到什么?我希望对方知晓的东西,一定是能够增加自己通过率的东西。而增加自己通过率的本质,是通过可用的各类手段证明“自己”是更match岗位要求的候选人。你很难说,我要证明自己比其他人更好,毕竟其他人是黑盒,是未知数,把其他人作为锚点是卷不出什么效果的
所以最终我希望透传出去的东西,还得是围绕着岗位本身的要求,它希望我具备什么能力,期待我有什么经验,然后顺藤摸瓜,挖掘甚至“创造”自己过去经历中对应的部分,并形成一个完整的story,呈现给对方
今天是个开头,接下来,我会在后续帖子中和大家详细聊聊数据分析面试中,所谓业务理解能力、问题拆解能力究竟是什么?以及怎么在日常工作中积累影响业务决策的项目。大家也可以和我分享自己面试中遇到的问题,我来帮大家提供解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