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已逝的建筑·法国领事馆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8-30 21:02:48
1847年法国政府任命敏体尼(M.Mon- tigny)为法国首任上海领事。两年以后的5月,敏体尼携家眷乘英国快船“加勒比”号直奔上海,在洋泾浜和上海县城之间(今金陵东路四川南路)的中国地界上,租下了一处原属教会的房屋,全家迁入。两个月以后,敏体尼花了银洋2000多元,在原址上拆除破旧不堪的房屋,建造了三幢楼房,作为领事署及住宅。1848年8月6日敏体尼向清政府上海道台提出将洋泾浜南岸的一批土地作为法国租界,在此前英国人和美国人租地造屋一直是打着“居留地”的幌子,敏体尼却别有用心地使用“租界”的提法。1849年敏体尼与清政府达成协议划定护城河及潮州会馆以北,洋泾浜以南,黄浦江以西,关帝庙褚家桥一带65.7公顷土地为法国的租界。1855年因房屋破旧,领事馆搬迁到法兰西外滩处的一所由法国商人雷米购得的中国官吏旧宅。1863年法国外交部训令驻沪领事与公董局董事兼司库签订建筑领事馆合约。新馆建造由法国领事穆布孙主持,英国怀特菲尔建筑师设计,法商施米特承建,造价为8.5万两银子,位于法大马路2号(今金陵东路2号)。1864年动工,1867 年春竣工。这幢四层法国式混合结构建筑,由于地基下沉使房屋倾斜。 1895年6月法国领事馆委托巧劳脱建筑公司设计并进行翻建,经过半年多施工,1896年1月重建后的领事馆落成。主楼为假三层建筑,大量采用柱廊、游廊、阁楼和三角楣等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样式。坐西向东,东向为一连续拱圈柱廊,带有栏杆式女儿墙,四坡顶屋面,铅皮料制作,清水砖墙。 49年后,这幢建筑是金陵中学的一部分,1986年为了利用这块土地建造光明大厦,将这幢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拆除了,这也是一起典型的破坏历史保护建筑的事件。 图一:法国领事馆近景 图二:行号图上法国领事馆位置 图三:1867-1895年第一代法国领事馆大楼 图四:1896年第二代法国驻沪领事馆大楼 图五至七:法国领事馆街景 图八、九:明信片上的法国领事馆

0 阅读:0

评论列表

电影界的小豆苗

电影界的小豆苗

2024-08-30 22:06

这么好看的楼拆掉可惜,干点别的用途也好啊

PlumpFace

PlumpFace

2024-08-30 22:50

谢谢up科普 这真的很有意义

天天爱文艺

天天爱文艺

2024-08-30 22:25

还有在虹口区,被拆掉的美国领事馆和德国领事馆。

横马路加竖马路

横马路加竖马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