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泗泾镇风味菜点·乌龟肉(黑菜)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9-03 12:25:23
泗泾镇是明清民国时期松江府大米主要集散地,早在明万历年间,镇上就已开设有茶坊、酒肆、客栈。清末民初,众多靠街临河的茶馆构成古镇独特的风韵。较有影响的茶馆有月云阁(后改听月楼)、水上第一楼、四海龙泉楼、青松鸣鹤楼、得意长春楼等。而大大小小的酒食店主要集中在泗泾大街(今开江路)上,延寿斋的粽子、张协兴的汤团、洪喜的摊粉、茂林馆的燠面、翁聚义的香鸡面、陈锦记的黑菜(乌龟肉)、沈三记的爆鳝和鳝丝面等特色菜点享有盛誉。街头小吃品种更是繁多,清末,大多临街设摊。民国起,逐步搬进街边简屋,大多当门临街设置炉灶,一边制作,一边叫卖。20世纪30、40年代,泗泾镇三里长街上设有菜馆、小饭店、面馆、点心店、粥店、小酒店等30余家,营业时间分早、中、夜三市。除了堂吃的饮食店外,还有一批走街串巷、沿街叫卖的馄饨担、豆腐花担、线粉担、糖芋艿担、烧饼担等。他们根据不同的季节、时间变换品种。40年代前后,有李德胜等的馄饨担,沿街敲着竹帮叫卖,一般在下午1~4时、晚上8~10时,每天出担两次。李的馄饨皮薄,肉馅鲜,汤料中加有紫菜、小虾米、蛋皮丝、葱花,应顾客的要求还可在馄饨中加煮水潽鸡蛋。再如阿木的甜羹,有绿豆汤、赤豆羹、桂花糖芋艿、芝麻糊、枣子汤等,随季节变换,每碗数量不多,价格便宜。
关于泗泾镇的名特菜点,有打油诗对其进行概括和赞誉:“阿六汤圆广利粽,洪喜摊粉味不同,腐干出自三星斋,洪兴美酒酱同丰”。
泗泾镇有道已消逝的名菜“黑菜(乌龟肉)”,是陈锦记饭店的特色。该店开设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位于泗泾镇中市桥北堍下塘。早年以供应冷盆热菜为主。陈锦堂继业后,听到天主教徒有做礼拜那天不吃带毛动物的规矩,也不管是否真假,就策划烹烧乌龟肉应市,以满足教徒顾客的需求。陈以雌乌龟为主要原料,龟肉洗净后,放入清水烧透去沫,拌以少量黄豆、五香粉、猪油等佐料,用温火烧煮,掌握一定的火候,使佐料渗入肉中。再加上等特晒酱油、白糖、味精,用温火烧紧,使龟肉有粘性,呈红褐色,光亮,肉香而酥软。当时可用买1 斤猪肉的钱买2斤乌龟肉,可谓价廉物美,市民争相购买。每天销量一般有10 多公斤,高峰时可达20多公斤,下午只两小时就卖完。现泗泾镇已无这道“黑菜”。
图一至五:泗泾旧貌,下塘街市
图六:泗泾米市
0
阅读:1
话我知
泗泾镇当时名菜《黑菜,乌龟肉》,市民爭相购买。
可爱超过三秒
历史感
如晤
乌龟肉
姜小花
老街小吃灵魂了,乌龟肉、粽子,听着就流口水!那些年,泗泾镇的味道,回忆满分~🤤去上海必须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