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如何在“绍兴酒馆”喝柜台酒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9-02 15:24:50
绍兴酒是我们中国的国宝,但在柜台上吃,才更有风趣。上海四马路言茂源、高长兴当初都卖柜台酒。柜台高高,上面照例一盆大冻肉,一盆盐豆儿,还有两样鱼、菜之类。柜台前还有长凳,吃酒的偏偏不坐下,靠身柜台,脚跷凳上,说声:“酒来”!一川筒酒从柜台后面提上来,那是“冒”字川筒,足容二斤,倒海碗,满满三海碗。这里没有贤愚贵贱,一例解衣磅礴,唯酒为命。吃一川筒的就是小量。那川筒也有个讲究,新锡的不要,要旧锡的,历经酒人的提挈,瘪得像老太婆嘴脸一般。据酒家说,不是他们小器,把川筒瘪了好少盛酒,实是被醉客们发酒风打瘪的。当年上小吃馆,例不开账,堂官能点碟子算账,百不一差,也是一绝。他们数川筒,点一份川筒算一注钱,有些促狭酒客,借酒三分,会把川筒藏起来,或掼出大街,不算账,赖钱。城隍庙九曲桥边,有一家卖酒的水亭,客人往往会把川筒抛到荷花池里去。每月捞一次,总要上来几十个。
老画师蒲竹英,他是最欢喜喝柜台酒的。他能用一颗盐豆儿,佐三碗酒,而这一颗盐豆,还是白吃。上面说过,一川筒倒出来准是三海碗,他先饮一海,用食、拇两指在盐豆儿盆里捞一颗,说:“店主东,我吃你一颗盐豆儿要钱吗”?那老板说:“哪里的话,谁要钱呢?您老随便”。蒲竹英说:“呵”。翘起拇指,向嘴里一吮,得了盐味,第二碗又喝下去了。再将食指余盐吮个干净,用舌舐舐嘴唇又喝第三碗。会完酒钱,他手里还留着一颗整的盐豆儿。
1930年《上海指南》里记载:言茂源每斤太雕一角九分二,每斤花雕一角六分,每斤京庄一角三分六(以大洋计)
言茂源楼上,后来辟了雅座,秋风一起,言茂源兼卖大闸蟹。金毛玉爪,真真阳澄湖出品。因此言茂源吃大闸蟹,后来也成了一景。1948年秋天,正是金元券剧烈变动时期。每四元换美金一元来说,则一蟹之值,当在美金千元以上。
图一:四马路言茂源(福州路460号)
图二:锡制川筒
图三:1930年言茂源黄酒价格
图四:酒菜馆柜台
图五:言茂源大闸蟹广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