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上海22家“电影院的各自特色”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9-15 15:07:23
旧时上海40年代的影戏院都有它们的各自特点。这里罗列当时的22家专营电影的大戏院作一比较:
一,“大光明”备有“译意风”,是唯一之特点
二,“南京”好莱坞运沪之香艳片,都由它一手包办
三,“国泰”在散戏时有捕房特派捕指挥交通,迈尔西爱路中段禁止任何车辆转入
四,“大上海”巨片重映,都归于它接手
五,“大华”出入口所雇之司阍童,在上海影院中为最小,而服务最忠实
六,“沪光”楼下座位前后高低,是最大的特点
七,“金城”全院的灯光装置在长方形的玻璃匣中,颇为别致
八,“新光”正厅检票入口处有二处,旁的都只有一处
九,“丽都”正厅座位的装置,都采取参差式,所以每一座位都没有阻碍观众视线的
十,“光陆”上下座位,一律皮垫,可称贵族化
十一,“金门”在每场放映广告灯片后,有报告员报告下期影片,亦属别创一格
十二,“巴黎”正厅座位分有藤垫、皮垫两种,甚为舒适
十三,“中央”全院的形状如扇形
十四,“平安”出入口无门,日夜开着,若遇观众拥挤,亦无法“拉铁门”
十五,“杜美”各影院的入座处均设在影场之后,唯杜美设在中腰间
十六,“辣斐”全沪影院的幕,可称顶大
十七,“浙江”在上海没有一家影戏院的灯光比它再暗了
十八,“亚蒙”在开映前(日场),院内不见一盏电灯,全赖外来的日光,节约之至
十九,“明星”楼厅系半圆式,为其他影院所没有的
二十,“西海”在开映时,银幕台前总会出现一个拉幕的人
二十一,“九星”楼厅极低,走遍全沪找不出第二
二十二,“山西”楼厅座位顶小,但很清洁
此外恩派亚、卡德、卡尔登,及新改组的专映露天电影的,不是纯粹开电影,有时要演平剧、越剧,所以不选在内。
图一:大光明大戏院
图二:1935年大光明大戏院的玛琳·黛德丽主演影片《放荡的女皇》
图三、四:南京大戏院
图五:大上海大戏院
图六:大华大戏院
图七:金城大戏院
图八:新光大戏院
图九:丽都大戏院
图十:光陆大戏院
图十一:巴黎大戏院
图十二:中央大戏院
图十三:辣斐大戏院
图十四:明星大戏院
图十五:西海大戏院
图十六:九星大戏院
图十七:山西大戏院
图十八:国泰大戏院
0
阅读:0
望春风
印象最深是浙江电彭院因为就住隔壁弄堂观众席最多是黄金大戏院,能容纳2500人
花娘
那时候的上海和全国其他地方比,真是领先几个段位。
Mo Cuishle
大光明、国泰、沪光电影院都去过。读书时候、经常光顾沪光电影院、因为离家近、有儿童早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