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虹桥疗养院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9-17 12:29:30
虹桥疗养院,位于虹桥路201号(现为虹桥路1191号上海市血液中心),1932年由沪上名医丁福保、丁惠康父子斥巨资30万元筹建,1934年开业,是旧时上海首屈一指的肺病治疗康复机构。 虹桥疗养院由启明建筑师事务所奚福泉设计,安记营造厂承造,一栋4层主楼一栋1层副楼,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呈典型的现代派风格,被建筑史家认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现代主义建筑”。 主副楼以小医院、大医院前后两组布局,走进大门后,道路环绕场地引入大医院门厅,另一侧通往小医院。大医院集诊疗、手术和疗养病房等功能于一体,主体建筑保证南向充足的开放空间,并能远离道路的干扰。大医院建筑楼高4层,大小两个矩形体通过局部交通空间的重叠连在一起;入口、接待、院长室安排在小矩形底层内,从两个平面叠合处进入交谊大厅,大厅北侧由半月形楼梯连接上部各层。大矩形体量的一至三层均以2.3米净宽的走廊分成南北两部分,东端设疏散楼梯;病房全部安排在走廊南面,且每间病房前都有室外阳台,供病人接收“日光疗法”;走廊北面安排了卫生间、淋浴房、消毒室、医生卧室等附属用房,二层还有光疗室和大手术室。再看小矩形体量,二至三层是有独立卫浴设备的高级疗养病房,配有更大的内凹阳台。回到半月形楼梯上达四层,接明亮的餐厅,跨出餐厅东门是宽大的屋顶露台,远眺郊外景色尽收眼底,而这一层小矩形平面上的套间,便是院中最豪华的套间病房(床位100个)。 1934年6月17日开业时中外来宾千人出席,市长吴铁城亲临剪彩。潘公展、孙科、吴稚晖、蔡元培、于右任、孔祥熙、杜月笙等捐款捐物。沪上名医,上海医学院肺科教授刘德启、内科专家黄铭新、华山医院院长林兆耆等20余位在虹桥疗养院坐诊。 虹桥疗养院开业后,除了收治肺结核病人以外,还配合中国防痨协会开展胸部X光检查业务,定期发布检查结果。 图一:疗养院退台式病房立面 图二:大医院(主楼) 图三:疗养院鸟瞰图 图四、五:丁福保、丁惠康 图六:四层公共露台 图七:退台式病房剖面 图八:屋顶露台 图九至十二:门厅、休息厅、特等病房及手术室 图十三:交谊厅落地门窗 图十四:交谊厅顶棚拱形装饰 图十五:吴铁城剪彩 图十六:《申报》报道 图十七、十八:疗养院底层图、二层和三层平面图

0 阅读:6
横马路加竖马路

横马路加竖马路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