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风俗
横马路加竖马路
2024-09-18 12:31:42
旧时上海民间在中秋节有烧香斗的风俗。中秋午后点天香,富裕家点香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也有香斗用香棒和厚纸糊成,上中下围以五彩纸箍,中间贴“月圆人寿”金字,斗中竖一炷高香,高可尺余,正面配纸扎龙门牌坊,缀以楹联匾额,飞檐翘角,全部为精细刻纸,看上去金碧辉煌,满眼缤纷。也有寺庙、商家出资,在庙宇、桥堍、通衢道口点大香斗,用大缸作底,饰彩箍金字,高香粗如庭柱,高达数尺。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南园里面建有奎星阁。每逢八月十五,妇女们到这里烧斗香,祈祷夫君或儿子能科考及第,金榜题名。此外中秋节时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会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这里说的“斗”,其实就是“魁星”。星空中的北斗星,由七颗星组成,其中的天枢、天璇、天玑、天权四颗星组成的正是一个“斗”的形状,叫做“斗魁”;玉衡、开阳、摇光三颗星组成的就是“斗柄”。古代星象学说认为“文昌星”是主宰文运的星宿,即北斗星的“斗魁”,也有说法称文昌星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所以文庙、孔庙都会有一个称为“魁星阁”或“奎星阁”的建筑。中秋烧斗香的意义在于母亲祈祷儿子,妻子祈祷丈夫在秋闱中“蟾宫折桂,秋闱夺魁”,早日返乡,阖家团圆。
图一:中秋香斗,也称斗香
图二:中秋纸扎店里的香斗
图三:《图画日报》上的卖香斗
图四:中秋拜祭烧香斗
图五:“南园”是上海明代园林,清初改称“也是园”
图六:道光八年(1828年)上海道陈銮在也是园办了蕊珠书院,选敬业书院的优等生定期在这里授课,著名学者俞樾还在这里办诂经精舍,在这里主讲经学,这里是上海的“最高学府”,于是也成为中秋烧斗香最集中的地方
图七:晚清地图上的也是园
图八:上海文庙奎星阁
0
阅读:0
抑郁症初期
早日返乡,阖家团圆。
刘书彦1928
香斗也称为斗香的。
大磊子
最后一图是学宫街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