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细节可以看出一名数据分析师很优秀
思宇在爬职场楼
2025-02-19 15:59:36
1️⃣结论先行
不管分析过程多么精彩,听者关注的重点,依然是我们接下来做事的方向和我们该怎么做,所以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核心观点的输出。别人认了,那后面的分析过程就是再添一把火;别人不认,那后面说破大天也没用。我曾见过fancy[搜索高亮]的可视化和全面的相关性分析,很长、很复杂、看着好像很充实,但实际带给业务的输入却少之又少。这种分析读者看完后大概率感觉“所以呢”“然后呢”。因此,关注结论的产出,而非过程的完美
2️⃣保持日常看数的习惯
大到业务整体,小到自己负责的模块,甚至横向合作的模块。很难说有啥实际的好处。但看久了之后,可能会有种什么感觉呢,但凡某个指标出现了什么问题,马上就能反应过来应该去查什么次级指标,甚至能进一步反应过来要拆什么维度。很神奇是不是,感觉这很像是高考时背文言文,开始都是为了应试,但是随着文言文的积累,随着阅历的提升,竟然越发能理解古文中前人的心境和情怀
3️⃣业务侧的重要会议,一场不落
这是获取业务最新信息、迭代后续分析计划的重要渠道,没有之一。不论哪个时代,“信息”都是最值钱的。很多时候分析师不知道该做什么,是因为我们缺少很多自上而下或者横向的信息传递。所以哪怕业务方不邀请,上赶着也要去参加;哪怕业务方不问,我也可以主动提想法。久而久之,我们就沉淀了越来越多的业务信息,很多信息点连接成信息链,进而形成业务理解基本面,最后就是对业务掌控的更高维度了
4️⃣经常刷存在感
数分一大半的产出,其实是依赖业务方接受并落地了我们的策略建议,从而拿到对业务的正向收益。但该怎么让人家接受呢,前提是人家能经常“看见”你。我见过很多分析团队,作为中台部门,和业务方的沟通一直在线上进行,甚至到最后换业务了,两边也没见过面。我觉得建立信任的基本前提是,是要让对方看得见人,让人家觉得我们是真实存在的。除非你是声优,单纯靠富有磁性细腻的声音就让对方为你折服甘愿受你驱使。否则,多刷存在感,真的没坏处
0
阅读:1
爆米花的味道
34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