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记载的打呼噜方
关于打鼾(古称“鼾眠”“鼾睡”),古代医术中是有记载的。部分医书也提出了病因和治疗方法。以下是古籍中相关的记录和方剂,供参考:
《普济方》(明·朱橚)
收录了多个治鼾的方剂,例如:
“治鼾睡方”:用款冬花、杏仁、白前研末,睡前黄酒送服,以宣肺化痰。
“通气散”: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即二陈汤加减),用于痰湿型打鼾。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
推荐单味药缓解打鼾:
“石菖蒲”:含服或煎汤,开窍化痰。
“辛夷”(木兰花蕾):研末塞鼻,通鼻窍以减鼾声。
《外台秘要》(唐·王焘)
记载外治法:
“以葱白捣汁,滴鼻中”,通阳开窍。
“卧时含姜片”,减少痰湿上壅。
其他古籍建议
睡姿调整:《养生类纂》提到“侧卧则气通,鼾声自息”。
·减肥消脂:《黄帝内经》认为“肥贵人”多痰湿,易致鼾症,主张“饮食有节”。肥胖是打鼾主因之一。
另从《民间良方》一书中,看到有关打鼾偏方:
花椒5-10粒,睡前用开水泡一杯水,水凉后服下(不服花椒),连服5天。不再打鼾。
我弟弟打鼾,自己试用了一下,没有啥效果。我想也是因人而异吧,体质不同,打鼾原因不同,还是得辨证施治。
古法多从“痰、气、虚”论治,需辨证施治:
痰湿型:二陈汤、温胆汤加减。
肺气壅滞型:麻黄、杏仁等宣肺药(需医师指导)。
鼻塞型:辛夷、苍耳子通窍。
注意:古籍方剂需结合体质使用,严重打鼾(如睡眠呼吸暂停)建议现代医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