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毛人凤密报说国军中将吴石是地下党,蒋介石不可置信的问:“你确定是吴石?参谋次长吴石?”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吴石生在1894年的福建,从小跟着爹听教书先生讲课,肚子里早早装满了报国的心思。
那年头大清国刚倒台,十六岁的小伙子背起包袱进了福州武备学堂,每回考试都拿头名。
后来东渡日本学炮兵,照样把日本同学甩在后头,陆军大学又是头把交椅毕业。
这本事摆在那儿,回国自然吃香,进国民政府当差不说,还在黄埔军校当教官,国民党那些带兵打仗的头头脑脑见了他都得叫声老师。
别看人家是读书人,打仗照样不含糊。
日本人打进来那会儿,吴石在参谋部出主意,帮国民党部队赢了好几场硬仗。
四十三岁挂上少将军衔,四十八岁升中将,照这势头混下去,前途亮堂得很。
可谁都没想到,这个蒋介石跟前的大红人,心里头早起了变化。
1945年日本投降,老百姓盼着过安生日子,结果物价飞涨比打仗时候还凶。
吴石亲眼看见上海滩的米价三天翻一番,码头工人扛一天货换不来半斤米。
更让他寒心的是,上头那些大官忙着往台湾运金条,压根不管老百姓死活。
老同学吴仲禧偷偷塞给他几本《新青年》,这一看就像火柴点着了干柴,四八年春天他秘密加入了共产党。
1949年开春,长江边上炮声隆隆。
蒋介石把重要文件往台湾搬,光是绝密档案就装了三百多箱。
吴石这会有个新身份。
国民党国防部史料局局长,他白天指挥人装箱,晚上把最重要的军事布防图抽出来。
等到运输船要开的时候,突然"发现"少了一百二十箱机密文件,急得押运的军官直跺脚,最后还是他出面打圆场:"定是下面人办事马虎,到了台湾再补上吧。"
其实这批宝贝早进了共产党的仓库。
十月份厦门解放,老蒋带着残兵败将退守台湾。
组织上给吴石两个选择:
留在福建当厅长,或者跟着去台湾继续潜伏。
家里人都劝他别去,媳妇抱着两岁的小女儿直掉眼泪。
吴石摸着孩子脑袋说:"台湾岛上还有几十万受苦同胞,总得有人给他们报个信。"
临走前他把大儿子送去参军,自己揣着本《孙子兵法》上了军舰。
到了台湾,吴石反而官运亨通,当上了国防部参谋次长。
这位置太方便了,老蒋开军事会议他坐第三排,美国顾问递来的文件他过手第一遍。
最绝的是他记性特别好,重要情报不用纸笔,回家拿毛笔抄在《古文观止》的字缝里,第二天清早去菜市场买鱼,鱼肚子塞着情报就传出去了。
1950年春节刚过,台湾海峡刮着七级大风。
地下交通员朱枫带着最新情报要回大陆,偏偏遇上全岛戒严。
吴石大笔一挥签了特别通行证,还把自己的私章借给她用。
哪知道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早布下天罗地网,朱枫在基隆码头被捕,从她旗袍夹层里搜出了盖着吴石大印的证件。
老蒋在阳明山官邸摔了茶杯,毛人凤带着宪兵队连夜抓人。
吴石被捕时正在书房练字,写的还是文天祥的《正气歌》。
军法处用尽手段,老虎凳辣椒水轮着来,他硬是没吐半个字。
六月十号那天台北下着细雨,马场町刑场摆了十二口棺材,吴石是第四个被枪决的。
刽子手后来跟人讲,这位将军挨枪子的时候腰杆挺得笔直,比他当年阅兵时还精神。
大陆这边知道消息已经是三个月后,周总理在国务院会议上摘了眼镜擦眼泪。
碍着两岸形势,烈士的尸骨在台北六张犁公墓躺了四十四年。
直到1994年冬天,装着骨灰的青花罐才回到福州,和他夫人的衣冠冢合葬在文林山。
现在去烈士纪念馆还能看见他的铜像,旁边玻璃柜里摆着那本写满密语的《古文观止》,书页泛黄卷边,当年抄情报的毛笔字还清清楚楚。
要说这人图啥呢?
当年在台湾当次长,出门坐的是美国吉普,家里佣人就有五六个。
可他每月把大半薪水换成金条,全交给地下党当活动经费。
被捕前最后一份情报是关于高雄要塞布防,后来解放军炮击金门用的就是这图纸。
台北档案馆解密的老档案里,毛人凤的审讯记录上写着:"该犯至死声称所做皆为四万万同胞。"
这话现在刻在他墓碑背面,风吹雨打四十多年,字迹倒越发鲜亮了。
对此您怎么看呢?
主要信源:(央视网新闻——代号“密使一号”的潜伏者——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