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浙江,67岁王阿姨听说“晒背能治病”,想到自己有点小毛病,于是,大中午

韫晓生 2025-07-14 15:05:19

7月9日,浙江,67岁王阿姨听说“晒背能治病”,想到自己有点小毛病,于是,大中午就趴在门口的空地上,开始了晒背。结果太阳越来越毒,王阿姨依然没起身。就这样,整整晒了2小时。眼前一黑,昏迷不醒。送到医院一查,竟是动脉瘤脑出血。   (信源:光明网——震惊!高温晒背2小时,67岁阿姨竟开颅保命!上海双休日泡汤!下周又冲37℃)   朋友圈流传的“养生秘方”易获关注,如“三伏天晒背祛百病”“排湿排毒一身轻”等说法,精准抓住人们对健康的渴望。然而,浙江一桩悲剧揭开了盲目跟风的代价。   67岁的王阿姨身体有小毛病,听闻“晒后背能祛湿治病”,觉得是不花钱又简单的妙方。   于是,她在正午太阳最毒时在家门口晒背两小时,期间酷热难耐仍咬牙坚持,邻居相劝也未在意。结果,她起身时眼前一黑倒下不省人事。   家人送医后,医生检查发现她动脉瘤脑出血且已形成脑疝。情况危急,医生紧急开颅手术才抢回她的命。据抢救人员回忆,王阿姨当时体温达39度、浑身严重脱水,再晚半小时送医就没手术机会了。    即使闯过了鬼门关,王阿姨至今仍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昏迷不醒。她能否苏醒,还是个未知数。而这次意外,预计将花费掉她十几万元的养老积蓄。如今,家人只能轮流守在病房外,焦急地盼着她能早日康复。   王阿姨的遭遇并非个例,背后是对“土方”的盲信和科学认知缺失。医生指出“晒背祛百病”无科学依据,有高血压基础病的人长时间高温暴晒很危险,会使血压升高、血管破裂,是“自杀式养生”。   七月杭州正午地表温度高,暴晒如同拿生命开玩笑。中医虽有晒太阳补阳气的说法,但讲究“适度、适时”。   事实上,对这类“土方”的盲信很常见,如“生吃绿豆解百毒”“喝醋软化血管”“不吃晚饭能减肥”等说法看似合理,实则漏洞百出、暗藏杀机。   有人喝盐水排毒进急诊室,有人学刮痧刮出皮肤炎症,有人按摩颈椎损伤神经。这些养生偏方抓住人们渴望健康的心理,放大似是而非的道理,用“成功案例”包装,成了收割智商税的隐形陷阱。    这些看似荒谬的说法,为何总有人深信不疑,尤其是老年群体?一方面,老人们总想省钱养生,结果却可能花大钱住院治病。另一方面,他们更倾向于相信街坊邻里口耳相传的经验,反而对官方发布的科普信息抱有疑虑,觉得那些宣传单上的字太小,或是与自己无关。   医生们在讨论病例时也提到,类似的悲剧每年夏天都在上演,急诊科收治的相关病例比其他季节多出三成。   而一些短视频博主只谈奇效、不讲禁忌,也为这股风潮添了一把火。这足以说明,简单的信息分发已经失效,面对面的沟通和更有针对性的解释,才可能真正抵达人心。   真正的科学养生,从来不是什么“一招制胜”的秘方,更不是让人去冒生命危险的“极限挑战”。它更像日常饮食,讲究的是均衡营养、适度运动、规律作息,再配合专业的医疗指导。   就拿晒太阳来说,医生和疾控中心都建议,选择早晨或下午三四点阳光温和的时段,每次15到20分钟足矣,最长不超过半小时。   同时,应穿浅色透气的衣服,备好水,一旦头晕不适立即停止。特别是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更应定期监测身体状况,不舒服就去看医生,而不是把自己的身体当成“试验田”。   王阿姨的悲剧,也让许多家庭开始反思,提醒家里的年轻人要多留意长辈获取信息的渠道,对那些来路不明的偏方,先查证其科学性。健康,终究需要的是清醒的头脑与对科学的尊重,而非一场可以随意下注的冒险。

0 阅读:127
韫晓生

韫晓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