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蒙名将王坚:击杀蒙古大汗,为南宋续命二十年。 这位南宋末年的铁血将领,名字在史

历史萌乐站 2025-07-17 02:49:48

抗蒙名将王坚:击杀蒙古大汗,为南宋续命二十年。 这位南宋末年的铁血将领,名字在史书中不算最响亮,却用一座孤城的坚守,改写了宋元战争的走向,让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多喘了二十年粗气。 王坚早年可不是文官出身,他是从底层士兵拼出来的硬汉子。 年轻时在孟珙麾下抗金,后来蒙古南侵,他跟着部队转战四川,亲眼见了蒙古铁骑踏碎城池、百姓流离的惨状。 四川多山,他就琢磨着依山筑城,把险峻地形变成天然屏障。 在合州任上,他看中了钓鱼山这块宝地——三面环江,山势陡峭,易守难攻,硬是带着军民花了五年时间,把一座荒山修成了固若金汤的钓鱼城,城墙上的巨石都刻着“死守”二字。 1258年,蒙古大汗蒙哥亲率十万大军杀向四川,一路攻城拔寨,到了钓鱼城下却被挡住了。 蒙哥派使者劝降,王坚二话不说斩了使者,把人头挂在城门上,全军将士见了,士气像烈火烹油似的往上蹿。 这仗打得有多硬? 蒙古军每天用抛石机砸城墙,箭雨密集得能遮天蔽日,王坚就带着士兵在城墙上日夜死守,石块用完了就搬百姓家里的门板、石柱,粮食不够了就煮野菜、杀战马,连妇女都上城搬石头。 最关键的是1259年夏天。 蒙哥见久攻不下,亲自到城下督战,想靠气势压垮守军。 王坚在城头观察多日,早摸透了蒙古军的督战规律。 那天正午,蒙哥正站在高台上指挥,王坚突然下令:“放炮!”早就瞄准好的抛石机“轰隆”一声,巨石呼啸着砸向高台。 等烟尘散去,蒙古军乱成一团,原来蒙哥被巨石击中,身受重伤,没过几天就死在了军中。 蒙古大汗一死,前线的蒙古军可炸了锅。 忽必烈正在攻打鄂州,听到消息连夜北返争夺汗位;西征的旭烈兀也停下脚步,带着大军回草原。 原本合围南宋的蒙古铁骑,一下子成了一盘散沙,南宋的亡国危机硬生生被推迟了二十年。 这可不是运气,是王坚带着钓鱼城军民,用血肉之躯拼出来的喘息之机。 王坚的厉害不止在能打,更在会守。 他知道钓鱼城孤立无援,早就挖了蓄水池、囤了三年粮草,甚至在城里种了庄稼,硬是把一座孤城变成了打不垮的堡垒。 蒙古军围了九个月,城外尸积如山,城里却还能保证士兵有饭吃、有水喝。 有士兵想家哭鼻子,王坚就带着大家站在城头,指着远方说:“咱们多守一天,家里的爹娘妻儿就多一天安稳。” 可这样的功臣,在南宋朝廷却没得到好结局。 战后王坚被调回临安,奸臣贾似道怕他功高盖主,处处排挤陷害,没多久就把他贬到了和州。 这位在钓鱼城硬扛十万大军的硬汉,最终在抑郁中病逝。 消息传到钓鱼城,军民们哭了三天三夜,在城墙上刻下他的名字,说“王将军虽去,钓鱼城永不降”。 后来蒙古军再次南下,钓鱼城又守了十七年,直到1279年南宋灭亡,守将才在保证不屠城的条件下开城投降。 城破那天,士兵们向着王坚的牌位磕了三个头,才放下武器。 这座城用坚守证明,王坚留下的不光是城墙堡垒,更是刻在骨子里的血性。 有人说王坚是南宋的“续命神医”,靠一场胜仗让王朝多活二十年。 可细想之下,哪有什么神医? 不过是无数像王坚这样的将领,明知大厦将倾,却偏要用脊梁撑起一片天。 他们守的不只是一座城,是一个民族的尊严,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14
历史萌乐站

历史萌乐站

萌乐相伴,感受历史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