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3月,4个美军爬上了连长赵连山苦守的阵地,眼看就要向赵连山扑来。 就在赵连山决定为祖国牺牲之时,他珍藏在口袋里的一面特殊的小镜子,却挽救了他的命。 这面镜子说起来普通又不普通。 是赵连山老家镇上供销社卖的那种塑料壳小圆镜,边缘还缺了个角。 出征前那天晚上,媳妇把刚满周岁的儿子抱到他跟前,指着镜子里的人影教娃:“这是爹,记住爹的样子,等爹打跑坏蛋就回来抱你。” 说着就把镜子塞进他军装口袋,“想娃了就看看,镜子在,家就在。” 他当时没多说啥,就把镜子攥得紧紧的,指节都发白了。 那会儿的朝鲜战场,冷得能冻掉耳朵。 赵连山带着三连守在无名高地,天上飞机炸,地上炮弹轰,阵地上的雪被炮火翻过来覆过去,早就成了黑灰色的泥浆。 他们已经断粮三天,压缩饼干碎屑都得掰开来分着吃,每个人的嘴唇都裂着血口子。 那天清晨美军又开始冲锋,机枪子弹“嗖嗖”地从头顶飞过,赵连山的左腿被弹片划伤,血冻在裤腿上硬邦邦的。 眼看四个美军端着枪越冲越近,赵连山摸出最后一颗手榴弹,心里就一个念头:不能让阵地丢了,不能让家里人等着盼着最后等来坏消息。 他正要拉弦,突然太阳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刚好照在胸口口袋上。 那面小镜子“噌”地反射出一道亮光,直直射向最前面那个美军的眼睛。 美军下意识地抬手挡了一下,就这半秒钟的停顿,赵连山猛地扑过去,抱住对方的腰把人掀翻在雪地里。 后面的敌人慌了神,举枪乱射的功夫,阵地上仅剩的两个战士从雪堆里跳出来,用步枪托砸向敌人。 等把美军都解决了,赵连山才发现自己的手被镜子硌得生疼,掏出来一看,镜面被子弹擦出了一道深痕,塑料壳都裂开了,但镜子里依然能模糊看到自己沾满硝烟的脸。 他坐在雪地上,把镜子捂在胸口暖了暖,哈了口气擦了擦镜面。 恍惚间好像看到媳妇在村口踮脚眺望的样子,看到娃挥舞着小手的模样,眼泪一下子就涌了上来,顺着冻得通红的脸颊往下淌,滴在镜子上晕开一小片水雾。 这面镜子不光救了他的命,更给了他死战到底的底气。 后来赵连山带着这面镜子又参加了好几次战斗,镜子边缘的缺口越来越大,背面被他的汗和血浸得变了色,但他一直贴身带着。 伤愈回国后,他把镜子送给了连队荣誉室,每次跟新兵讲起这段经历,都会指着镜子说:“咱志愿军揣在怀里的不是镜子,是念想,是家,是必须守住的好日子。” 战场上哪有什么奇迹,不过是每个战士心里都装着牵挂。 那道救命的反光,是家的方向,是千万个普通人对和平的渴望。 就像赵连山常说的,镜子能照见人影,更能照见咱中国人不服输的骨头。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51年3月,4个美军爬上了连长赵连山苦守的阵地,眼看就要向赵连山扑来。 就在
历史萌乐站
2025-07-17 03:11:36
0
阅读:30